21日下午,廣靈縣下白羊村,村民樊計和兒子正一頭土一身泥地忙活著在新房內盤炕,院子里,原來的土窯洞后墻已塌掉半邊,剩下的半邊,在風雨飄搖中勉強支撐。“雨季快到了,要不是政府的危房改造工程,一家人還真不知往哪兒住呢。住進新房,這下睡覺踏實了!”樊計邊抹泥邊對記者說。
2011年,樊計居住的土窯洞被列入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全家僅兒子們打工掙點錢,樊計選擇了享受國家一間房1.32萬元的政策補貼,自己又墊了一部分錢,并排蓋起兩間新房。雖是南房,但朝街開了一扇門,“有條件時還能當門面房,開個小賣部什么的補貼家用。”樊計的兒子說。“原來的老屋實在沒法住了,吃著飯,泥皮都往碗里掉,誰知道哪時會塌掉。”
樊計的擔心不是多余的。2011年的一個雨天,同村王軍家的房子突然坍塌,一個孩子受了傷。危房改造工程中,政府資助王軍蓋了間新房,“頂也吊了,什么都齊全,盤個鍋灶就搬進來了。”
與王軍相比,六旬的李政廷、李桂珍夫婦就沒那么輕松了。雖然他們也被列入危房改造,但兩個兒子成家后房子不夠住,老倆口只得繼續住在3孔上了百年的窯洞中。“我15歲嫁進了這間窯洞,窯洞的年歲比我還大好多呢。”李桂珍說。上世紀70個年代,3孔窯洞的前檐塌了,當時為防雨自己搭了個小檐頂子。在2011年危房改造中,窯洞“享受”了全面的維修,在原來的木門、木窗外又加裝了一層鋁合金,土頂上搲了瓦,外墻立面還抹了層厚厚的白水泥,“房子結實多了,再不用擔心漏雨了”。
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中,廣靈縣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標準,按照住房的危舊程度層層把關進行維修、新建或結合補貼擴建改造,下白羊村共有270多戶農民受益。按照政策,泥匠李峰3戶人享受了兩間房的政策補貼,自己又掏了8萬多元徹底拆舊建新,4間寬敞的新房,臥室、廚房、客廳樣樣齊全,成為了村里的新建房樣板。2011年,兒子又娶了媳婦,整體櫥柜、家具電器一應俱全,瓷磚貼面的外墻上兩盞黑色的壁燈更讓小院洋溢著現代氣息。
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確實解民所急,但高興中農民們不好意思地表達了一個心愿,那就是隨著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入,危房改造是不是能更貼近村民的生活實際。村支書李金元說,危房改造期待更徹底一些,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即將成為危房的房子安全性也會迅速降低,而且那些維修過的房屋,有些工程或許也只是暫解燃眉之急,要是能及時追蹤跟進,住房安全將會更有保障;另外,那些得到一間10多平方米房子的村民,兩口以上的家庭確實還有點不夠使用,大部分人又舍不得拆掉原來的舊房,新舊并用,隱患依然存在,如果改革后的房子面積再大一點,效果或許就更好
上一篇:住建部回應:全國將進行保障房項目質量抽檢
下一篇:大同樓市持續回暖 老年人成改善型購房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