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都花樣翻新,形成了保障房建設獨一無二的規章制度。煙臺市作為全國知名的二線城市,更是實現了保障房建設的大躍進。不僅制定了相關的豬肚,更是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本地的典型模式,不僅群眾滿意,更是出色完成了年度安保計劃。
2月9日,記者從煙臺住建部門獲悉,煙臺將在2012年實施整村改造項目150個,新建農房5萬戶、改造危房2萬戶,讓更多的村民過上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住建部門表示,在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中,煙臺各縣市區已制定了宅基地換樓房、宅基地換保障、宅基地換工作,最大限度讓利于民。
2012年年內,煙臺將對10個省級示范鎮分別給予450萬元獎補資金,并在城市周邊、交通干線附近篩選確定20個市級示范鎮,強化政策扶持。在市中心區,將全面加快城中(郊)村改造步伐,年內,分批啟動16個新建項目,加快推進22個在建項目,開工建設安置房150萬平方米以上。
在芝罘區,針對不同的情況,推行不同的改造模式,最大限度地實現各種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其中,對土地比較富裕的舊村,推行土地換保障模式;對無空地建安置房的居民區,采取與周邊居民捆綁解決,并在農村社保方面試點突破,利用土地補償費為適齡人員參加了城保。
此外,對于城市房產交易市場,煙臺還將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4月底前建立網上權屬登記信息查詢平臺,7月底前開通預售資金監管子系統,實現房產信息全面、即時查詢。規范商品房預售行為,嚴肅查處虛假廣告、延期開盤、收取定金以及未批先售等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房產交易市場秩序。
而在開發區,則是對于人均土地不足0.3畝的失地農民采取以土地換保障形式,給予辦理“農轉非”,納入城鎮養老保險體系,享受“兩保一補”政策;對于人多地少的大村、漁業村,采取財政兜底辦法解決村集體“兩保一補”資金缺口問題,為安置農民構筑了完善的“保障網”。
上一篇:李克強指出掌握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發展的生命線
下一篇:重慶市借銀行融資45億元支持公租住房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