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個多月前,一塊寫有“樓市有風險,離婚需謹慎”的警示牌照片,不但上了多家報紙的頭版,更是在網絡和微博熱傳,成為房產調控新“國五條”引發的離婚潮的有力佐證,也像是個對因國五條而選擇假離婚這一現象的小小諷刺。

離婚潮遍及全國一線城市
新“國五條”引起的扎堆離婚現象遍及一線大城市。比如,北京3月6日一天離婚數高達1000余對,比平時多出一倍;天津市民凌晨三四點到婚姻登記中心外面排隊等著辦離婚手續;南京3月份登記離婚數4684對,是去年同期2.4倍。
略顯瘋狂的離婚潮,來得快,去得也快。“今年2月我們共辦理離婚244對,3月是574對,4月是358對。”一家上海離婚登記處負責人表示,而統計表里的數據像個拋物線,3月份是頂峰。而隨著3月31日上海地方細則出臺,人們發現并不如坊間傳言或想象的那般嚴厲,恐慌、猜測和疑慮,迅速消除,4月離婚數很快恢復到往常水平。5月2日,上海市民政局的數據也顯示這樣的軌跡:2月全市辦理離婚3277對,3月7080對,4月4364對。有報道說,寧波、合肥等地離婚潮也已悄然退去。
假離婚挑戰道德誠信底線
前段時間,有人調侃:“愛情誠可貴,婚姻價更高,若為避稅收,兩者皆可拋。”網上還出現改版的結婚誓詞:你愿意娶這個女人嗎?愛她、忠誠于她,即使你們因為買賣二手房而暫時離婚……
上海市婚姻登記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在很多離婚協議上,關于房產分割的約定比較奇怪:有的寫,房產全部歸一方所有,但如果要賣,須征得另一方同意;或者寫,房產全部歸一方所有,但如果這一方與他人再婚,則全部房產歸另一方。后來我明白了,這些夫妻是在用這種約定規避離婚的風險,很顯然,他們就是因為新‘國五條’而離婚的。”
上海政法學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陳曉敏指出,把婚姻和房子捆綁起來,婚姻變得功利化甚至工具化,并非首次出現。早在福利分房時期,就有為了房子倉促結婚、離婚的情況。
上一篇:樓市“紅五月”現低迷開局 成交量持續下滑
下一篇:中國300個城市4月份密集推出住宅地成交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