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大同樓市——2014年十大關鍵詞——農民工工資
發布時間:2014-12-24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晴天
摘要:年關臨近,春節回家的火車票已開始出售,在大批的返鄉潮中農民工占據了相當一部分,辛苦工作了一年的農民工能否按時足額拿到工資,是農民工最期待的,這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那么縱觀
大同的2014年,大同的農民工又是怎樣的呢?
拖欠派
拖欠農民工工資
在社會上,農民工處于弱勢群體,涉及到農民工的話題總是層出不窮,但一旦涉及到討薪就占據了媒體各大頭條,大同的部分項目亦是如此。例如御河西路上某商業
樓盤因拖欠工資,農民工拉條幅在市委門口游行阻礙
交通;城南某樓盤被農民工貼上大字報“背井離鄉為養家糊口,惡意拖薪請捫心自問”以警示
開發商;城西某知名樓盤因拖欠工資農民工自發到迎賓街市政府門口為自己討回公道等等。這只是一部分的群體行為,有一些極端的個人行為也是存在的,例如爬塔吊、跳樓、自殘等,無論哪種行為,這種損己不利人的做法,只能加大矛盾問題的本身,起不到解決問題的實質作用。
從客觀方面導致拖欠農民工薪資層出不窮主要有三大原因:
1、 開發商。由于建筑
市場管理體系龐大,
建設單位管理不規范。于是項目出現了層層轉包、環節增多、矛盾復雜化等問題。當資金出現問題不撥款時,單位拖得起,包工頭拖得起,民工拖得起嗎?當
工程款撥付時,分包商眾多,最后到農民工手里的款項都不知道流向哪里去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2、 農民工。由于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農民工本身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較淡薄,未與用人單位或包工頭簽訂勞務合同,相當一部分都只是口頭約定,一旦發生糾紛,務工人員拿不出維護自己權益的有效依據,致使權益受到損害。
3、 道德問題。個別用工單位或包工頭不是沒有錢,而是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意、惡意拖欠或克扣務工人員工資。這種勢頭在近幾年雖有所收斂,主要歸功于社會各界的壓力和一些強硬措施的出臺,但在個別地區、個別人身上仍然存在。
政府方面
對于每年的拖欠討薪問題,政府都在出臺
政策積極解決,例如
大同市今年為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領到工資,大同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自11月26日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行動,對各類用人單位,重點是農民工集中的建筑、交通、鐵路、水利、電力施工企業和非煤礦山采礦企業,以及加工制造等中小型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情況、工資支付等情況進行檢查。截至目前,該支隊已為423名農民工清欠工資649.6萬元。政府積極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工討薪難的問題。
積極派
積極發放農民工工資
在一片聲討和質疑聲中,總有一部分企業從農民工的角度出發,按時發放工資,甚至額外發放福利,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例如御河東路和城西某企業都按時發放農民工春節工資,該類公司重視對農民工正當權益的維護,對他們在工作上關心,在生活上關懷,在福利待遇上盡可能給予照顧,使他們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多年來公司從未拖欠、克扣過農民工的工資,用公司領導的話說,即使資金一時周轉不開,他們也應想方設法優先保證農民工工資發放。
農民工工資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開發商提高信用、農民工自我增加保護意識、政府積極配合解決、媒體時時共同關注,這樣拖欠討薪問題才能越來越少,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