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障性住房是真正惠及百姓、貼近民生的政策。它的出現標志著國家住房制度的戰略性調整,標志著中國房地產市場“雙軌時代”的到來。大家都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項長期且涉及面廣的重大民生工程,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對于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健康運行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10月29日,2011首屆中國保障性住房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各界房地產精英參與了此次論壇,對保障房的建設給出了中肯意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議員普遍認為影響當前保障房建設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問題主要是三個:一是融資;二是土地;三是后續的運營管理。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指出當前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應該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要抓好規劃、設計和質量管理。要充分考慮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和出行等需要,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完善配套設施。
優化戶型設計,堅持戶型好、功能全、質量安全可靠,要嚴把質量關,把保障房建成百姓的安心房、放心房、安居房。二是要拓寬融資渠道,除了依靠中央財政下達的補助資金和各級的配套資金以外,要通過金融創新多方面搭建融資平臺,多渠道籌措資金,用好信貸、財稅支持政策,確保資金投入。
2011年全國要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保障房的建設加快彰顯出國家對民生的重視,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如今,一大批有社會責任感、敢于擔當的企業也加入了保障房的建設隊伍,如萬科地產、碧桂園集團、中國鐵建地產集團、遠洋地產以及龍湖集團等等,他們不僅是行業的領航者,也是人民安居夢想的踐行者。
住房實際過程中已經清晰地實現了雙軌運行的框架,一方面要有保障房建設,這是社會保障軌;另一方面還得可持續的發展商品房、產權房,這是市場軌,這兩軌運行內在機理是不同的,所以融資也應該有不同的特點。推進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也離不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