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7月,杭州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的政策調控之后,終于迎來了“年中考”。盡管已經有為數不少開發商曾表示,當市場趨冷的時候正是拿地的好時機,然而事實證明樓市蕭條,土地市場也絕不可能旺銷,一方面政府推地量減少,另一方面開發商拿地更為謹慎。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杭州共出讓土地4792.5畝,成交金額約280.1億元,與去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近30%。其中,三大區域中僅主城區的土地出讓收入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比降幅達69%;余杭、蕭山反而雙雙大漲3成以上,成交金額分別為102.7億元和99.9億元,第一次大幅超越主城區。
今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區的土地供應量異常稀少,尤其是住宅用地。據搜房網統計,主城區上半年僅推出612.9畝土地,不到去年同期的4成;而其中宅地(包括商住用地)僅5宗,共246.9畝,僅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首先是1-4月份,主城區未推出任何一宗宅地,期間的商業地塊供應量也同樣極少。進入5、6月份,杭州主城區的宅地出讓規則迎來了重大變化,所推的5宗宅地均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而且當報價到達國土局所設定的合理價位之后,改為競保障房面積。
作為杭州自招拍掛制度確立以來出讓規則首次變化,5宗宅地的出讓吸引了眾多開發商以及業內人士的關注,但是最后參與競拍的開發商卻只有少數,每宗地塊均只有2家房企參與爭奪。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5宗宅地的體量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也只有12萬方。最終,這5宗宅地最終成交價格均未到達“合理價格上限”,未能進入“競保障房面積”程序。
另外,參與配建保障房地塊多為外來房企,本土開發商報價極為謹慎,而幾乎所有的杭城大牌房企均未報名參與競拍,要么作壁上觀,要么干脆就不到現場。樓市調控令開發商的拿地熱情急劇下降,再加上對于配建保障房地塊未來市場表現的不確定性,杭城開發商集體進入了觀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