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近年來,中國關于養老地產的話題很多,很多家開發商也都表示將對養老地產作出嘗試,但直至今日,中國仍沒有什么成功的養老地產,這是為什么?是模式問題還是開發商認為市場沒有成熟?日前,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就養老地產相關問題給出看法。

陳勁松表示,養老地產在過去5年內都停留在開發商從政府拿地的概念,因為打了養老地產的名目,拿地可以不走公開的“招拍掛”,變成了一種商業和政府的合謀,甚至是負地價拿地,因此養老地產甚至就有了類似腐敗溫床的意味。
這是由于中國獨特的房地產模式來的。因為土地的問題說不清楚,商業用地用于養老地產該怎么弄,政府也沒有說清楚。從養老過渡到養生,一旦變成養生就成了“會所”的概念,中國的地產還是集中在商業兌現房子為主。目前以養老養生為主的地產,在照護方面沒有任何的承諾與標準,無法體驗,以至于養老地產在過去5年出現這些問題都十分正常。
養老地產最需要的是第三方服務,這并不是一個開發商就能干好的,如果要靠開發商自己建立一套標準和體系,完全沒有效率。中國養老的問題,我預計會有3—5年的窗口期,這給我們時間做籌備,做項目篩選和人員培訓。
對于國內類似有針對性的養老地產項目市場會在什么時候開始成熟和大量發展起來,國內哪些區域和市場又會最早產生這樣的物業?
陳勁松說,由于一線城市房價太高難以建設老齡化社區,因此在家看護與社區看護將成為中國一線城市最主流的養老方式。而城鄉結合部與三四線城市將會成為養老社區的示范地區,比如惠州。在未來3至5年我們將看到一些成形的項目崛起,而中國獨特的老齡化問題的解決在于服務的深化,尤其是規模化的服務。
在區域上,例如蘇杭、惠州這一類山清水秀、有自然資源優勢的地方都會優先誕生養老項目。在大醫院的覆蓋范圍之內,同時又山清水秀的地方意味著最有市場,也會產生非常好的示范社區。而在一些偏遠區域,由于離醫院太遠,看護畢竟是看護,不是醫院,當遇上突發情況還是要及時送到醫院,因此養老項目的選址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