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對一個制造企業來說,10%的利潤真是算很高的了。而在房地產行業里,現在竟然被當成調控的目標來控制,這再次證明了房地產暴利的事實,看來百分之幾十的暴利對開發商來說還真不算什么。調控開發商的利潤本來沒有錯,但是就利潤限制來說,政府的手段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不具可操作性,或者說,政府沒有任何手段控制開發商利潤。
陜西出臺的調控新政竟然是,要求商品房利潤控制在10%以內。為什么是10%以內?不是11%以內,或者9%以內?10%有什么科學性?估計陜西省政府也說不清楚,這種要求太祥細的政策,其實沒有可操作性,越是細致其實越是不可靠。

控制開發商利潤這種事情,不要說政府控制,就是開發商自己都難控制住。這主要是開發成本有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個部分,固定成本能控制,而變動成本在房子沒有賣完之前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開發商沒有對項目進行結算之前,根本不可能知道開發商利潤到底是多少。想在預售階段就把開發商利潤提出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企業利潤既是一個財務問題,也是一個商業秘密問題。從財務上講,由于企業資金的動態性,企業利潤也是一個不定的數值,財務上每天的進出帳都在變動,都直接影響到成本的變化,所謂的利潤不到結算的時候不可能提出一個準確的數字。當然,作為企業秘密,成本和利潤都不是能夠隨便向外透露的。
一個企業的利潤與生產成本密切相關,當利潤成為控制指標的時候,開發商肯定會想盡辦法加大成本,加大成本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不是項目的成本加到項目中來,如果開發商通過某種財務轉移的手段轉移資金也不是不可能的。不會有一個開發商會眼睜睜地把開發項目利潤調高到10%以上,而成為被調控的對象,陜西省政府的政策一點作用都沒有。
如果說開發商利潤是暴利,估計沒有多少人不同意。某大炮就說過,開發商就該是暴利!是不是暴利這倒不是讓人說出來的,如果看看全國范圍的傳統業企業紛紛進軍房地產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要是不暴利,誰還會往里頭擠?從這個角度看,房地產的暴利確實是毀掉中國制造等傳統行業的罪魁禍首。
控制開發商利潤并不錯,思路也不錯,但是就是不具可操作性,熱別是控制的指標這么確定,就更不可能了。作為調控政策,目標一定應該是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對房價的調控也應當是宏觀控制,比如只要控制房價和收入的比例關系就差不多了,如果政府要調控到企業的財務指標上來,只能說調控的大方向錯了。
前幾年,討論開發商成本問題就折騰了好幾次,某大炮也說過,開發商成本就像女人的隱私部位一樣,是不可能向別人公開的。事實證明,這么多年,開發商的成本也沒有公開過,更沒有人搞懂過。這么看來,開發商利潤也一樣,沒有開發商向你公開,也沒有人能夠搞懂。
不控制開發商利潤就不能調控了嗎?不是!房價是要控制的,可以有經濟手段,也可以有行政手段,還可以有稅收和財政手段。但是都是宏觀調控,絕提到每個樓盤的控制只能說是事倍功半,不可能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