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不遠的將來,中國有一些城市擺脫債務危機,有一些城市會成為新一輪的鄂爾多斯。在土地財政先行的時期,城鎮化高負債是個偽命題,關鍵是市場是否認當地城鎮化的帳。
各個城市爭相擠入新一輪的城鎮規劃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根據正在制定的城鎮化規劃,國家級城市群會增加2個,加上已有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國家級城市群,未來國家級城市群或將達到5個。最有可能加入的兩大城市群是,長江中游城市群與西部地區的成渝城市群。到各城市,一定會有兩樣東西迎客,一是大片黑燈瞎火的新區,二是漂亮的新建筑群。前者是地方政府招商、融資的基礎,后者是城市的新名片,是樹立城市自豪感的地方。
城市是否會破產,要看市場是否買單
以頗具爭議的大同為例,前任市長耿彥波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大同城建預計耗資500億元,其中貸款100億元,政府自籌100億元,爭取中央和省里的支持資金50億元,另外250億元則來源于“經營城市”。所謂經營城市,即在城建過程中土地溢價,我國的稅收收入增長緩慢而不穩定。從2009年至2011年,大同僅土地交易政府即入賬130余億元,2012年,大同財政收入僅190億元,大同建設用的是未來的錢。
耿彥波離任大同市長時,大同市政府至少有百億以上的債務。現在,耿彥波任太原代市長,太原開始了滿城挖,幾條主干路一起封堵,連紅綠燈都拆了,長長的汽車擁堵隊伍中喇叭聲震天。聽到類似大同時期的截然不同的反響,有的太原朋友深為長風商務區自豪,恢宏的劇院、圖書館,太原煤炭交易所的飛碟與玉琮,赫然醒目,太原就是需要這樣的標志型建筑。另一些朋友頗不以為然,借了一大堆錢,把太原造得跟其他城市一樣,沒意思。不過,他們承認,耿市長來了之后,拆遷時討價還價的現象基本消失,有大同案例在前,討價還價也沒用。
有兩個成功擺脫鬼城的地區可以作為參考
一度被外媒稱做鬼城的鄭州鄭東新區,2003年1月開始建設,迄今完成15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3500萬平方米的房屋開發面積,280余公里的路網,1600萬平方米的綠化面積,75平方公里的建成區面積,進駐5000余家企業,新區有約80萬人口,商業、醫療、配套設備齊全。曾經的鬼城,現在成為鄭州人趨之若鶩的新商圈,新區政府樓周邊寫字樓的售價與租金,都處于鄭州的高位,新區的土地價格十年翻數倍。
南京為了青奧會建立奧林匹克中心,得益于商業、地鐵等設施,房價竄升。南京的情況與廣州非常相似,為了開個運動盛會開發一片土地,廣州的小蠻腰附近已經成為新地標,成為廣州房價這兩年脫離“海平面”的主要推力。
擺脫鬼城效應的城市是本地區的核心城市
能夠拜托這一效應的城市應對本地區人士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規劃強有力,商業、交通配套齊全,常住人口增加迅速,大量企業進駐。從日本、法國等軌道交通發達的國家可以看出,軌道交通配置越全,對于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越有利。我國中部地區的核心城市鄭州,武漢等地,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近日,國家發改委批準武漢市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武漢“1+8”城市圈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以武漢為圓心,涵蓋周邊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組成半小時城市經濟圈。 圍繞在鄭州、武漢周邊的中小城市就不那么幸運了,雖然他們有建設一流城市的胃口,卻只有二三流的消化能力。這些城市首先要經過人口流失期,等到鄭州、武漢建設大致落定,才能迎來倒流的人口與資金。
我國行政區劃與政績考核是城市群建設資金浪費的淵藪,核心城市周邊的小城市,為了做大,不斷提高投資打造新區,當地的土地卻數年不升值,成為悲催的寄生城市,鄂爾多斯模式殷鑒不遠,未來在核心城市的中小城市中,會有更多的鄂爾多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