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城鎮住房空置現象嚴重 未來房價將下行
發布時間:2014-06-19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空置房是房地產市場上的專用名詞,嚴格概念上是指房屋竣工一年之后沒有實現銷售的房子,通俗地說就是指市場上賣不出去的房子。根據國家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對商品房空置面積種類進行明確分類的通知,從2003年統計年報開始,將以商品房空置時間作為標準進行劃分。
空置時間在1年以內的為待銷商品房;空置時間在1年以上3年以內的為滯銷商品房;空置時間在3年以上的為積壓商品房。也稱尾房,主要是指商品房的尾盤、長期積壓在公司或個人手中的多套、長期無法變現的空置
房產或“債權房”等,其中又以商品房的尾盤為主。
由于市場各方對于空置房的定義大不相同,因此很難統計出
全國究竟有多少可供購買的空置房,據介紹,盡管建設部對空置房作出了官方定義,但實際上市場上對空置房存在多種定義。尾房,主要是指商品房的尾盤、長期積壓在公司或個人手中的多套、長期無法變現的空置房產或“債權房”等,其中又以商品房的尾盤為主。
中國到底有多少空置房?剛需房對
樓市的支撐能力會有多大?近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研究稱,2013年我國城鎮空置房已將近5000萬套。16日,該中心主任甘黎在廣州舉行的相關研討會上進一步表示,過去兩年我國剛性
住房需求已顯著降低,未來
房價將現下行趨勢。
據該中心提供的
數據,截至2013年8月底,中國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已高達87.0%,同時,18.6%的城鎮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剛性住房需求自2011年至2013年8月,顯著下降3.6個百分點。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4年最新季度數據,截至2014年3月,城鎮地區住房擁有率已上升至89.2%,城鎮家庭擁有多套房比例上升至21.0%。據估算,潛在的剛性住房總需求為24.6%,約為5400萬套住房,相比2011年顯著下降。
研究還稱,如果定義改善型住房為,現住房屋居住時間超過20年,或現住房屋家庭人均面積低于全省居住面積中位數同時居住時間超過5年,同時戶主年齡不大于60歲,中國城鎮家庭潛在的改善型住房需求為13.1%。
據分析,目前樓市存在購買力不足,可實現住房需求不及總需求的40%。通過家庭的收入以及家庭的資產狀況等分析,城鎮地區可實現住房需求為14.7%,是潛在住房需求的39.0%。根據不同的口徑,可實現剛性住房需求在680萬與2300萬之間,可實現改善型住房需求在860萬與950萬之間。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中國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已經很高,而且還在迅速上升。中國住房市場剛性住房需求以及改善型住房需求乏力。同時,城鎮家庭自有住房空置現象嚴重供給過剩。由此,報告表示,房價將現下行趨勢。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近日發布《城鎮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場發展趨勢》調研報告認為,去年我國城鎮
住宅市場的整體空置率達22.4%,城鎮空置房為4898萬套,這在業界引起了不少爭議。
據介紹,所謂空置包括兩類:一類是一套房家庭因外出務工等原因而無人居住的住房;另一類是多套房家庭既未自住也無他人居住的住房。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鎮地區自有住房空置率為22.4%,估算約為4898萬套。其中,空置的多套房約為3783萬套。
報告認為,我國城鎮地區自有住房空置率很高。在國際上,2000年至今美國的空置率介于1%至3%。香港地區的住房空置率低于5%。歐盟在2004年的住房空置調查顯示各國平均空置率為9.5%。日本2008年的空置率為13.1%。
不過,這一數據也受到一些業界知名人士的質疑。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其個人微博上稱,絕不可能有5000萬套或更多的空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