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為何沒帶暖中國樓市 葉檀:“看上去很美”
發布時間:2015-01-04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降息與釋放基礎貨幣不是同一個概念,降低名義
利率不可能壓低實際利率,降息對負債率高的大型基建項目、大型公司有好處,對于中小企業、
房地產等好處不多。
央行推出降息舉措后,期間
市場稍有回暖。但降息沒有也不可能出
現房地產市場大幅回暖。
葉檀博士, 知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
貸款利率下降0.4個百分點,對
價格敏感的剛性
購房者有利,但對習慣于高收益的
投資者缺乏吸引力。如按
房貸100萬元20年、原房貸基準利率6.55%計算,20年等額本息還款的月供利息為7485.2元,降息后月供降至7251.12元,每月僅減負234.08元。
目前,包括各大行在內,存款利率已經上浮到頂,可見在金融脫媒的情況下,
銀行的存款成本沒有下降。
事實上也是如此,利率下降后各銀行房貸利率變化不算大,除了
北京、上海等地有最低至85折的貸款,其他如重慶、成都等大
城市,房貸利率最低9折,最高為基準利率的1.05倍。
并且,對首套房貸打折的銀行通常對是否使用
公積金有嚴格規定,銀行的“廉價資金”并不好拿。這對于剛性
買房者而言,購房意愿必然受到影響。
對于富裕群體來說,追求的是投資回報率,投入
房地產市場最大的風險是資金沉淀難以兌現,以及未來的
房地產稅。12月1日,高盛中國在2015年宏觀經濟及A股策略會上預計,明年有4000億資金從
樓市轉向股市,相當于流通市值的3%左右。
確實,富裕群體仍然在購房,但他們或者鐘情于莊園,或者到境外投資。至少目前,投資者對樓市還是比較謹慎。
降息與釋放基礎貨幣不是同一個概念,降低名義利率不可能壓低實際利率,降息對負債率高的大型基建項目、大型公司有好處,對于中小企業、房地產等好處不多。種種現象表明,降息之后的樓市回暖,目前來看還是“看上去很美”。
房地產是否就此沉淪?未必。原因就在于高負債率,以及信用抵押品或多或少與房地產相關,中國去杠桿化如果去到房地產大幅下降,債務風險就不是可能而是現實。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宣布,從11月29日起
調整成品油等部分產品消費稅,這是自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后首度調整成品油消費稅。全球原油價格下降,中國大量進口原油,但成品油價格保持穩定,實質是通過改革讓實際價格保持穩定,以免陷入緊縮區間。
房地產同樣如此,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稅收來源,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是避免緊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