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房價是否將迎來“拐點”成為媒體討論的焦點,2011年5月23日,鳳凰網房產舉辦題為“房價拐點到了嗎?”的高端沙龍,對中國房價是否出現拐點、樓市調控的目標、下一步是否會有新的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以及目前是否是購房的好時機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以下是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房地產分會會長、全經聯研究院副院長陳寶存的觀點實錄:
李丹:陳先生您認為我們還要進行下一輪的調控,我們的調控手段應該是什么樣的最有效?
陳寶存:我覺得應該是放棄現在所有的調控措施,這種調控措施肯定要出大問題。我剛才一直被禹總打斷的話,現在是政治決定嗎?不對,經濟基礎才能決定政治,中央你有錢還年年赤字,下面沒有錢還給它壓了這么多的任務,他們如何做到?
我認為我們現在的政策是反市場化的,這個程序肯定是不對的,2001年的中國入世,我們提倡的是小政府大社會,現在你政府權利為什么要這么大,就是因為你任何事兒都要監管,你所有的監管得到的結果都是特別差的,你的財政收入年均增長百分之二十幾還不夠用的,但是GDP增長不到10%,人均收入的增長也沒有達到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
我覺得大量的調控手段都是腐敗尋租的工具,咱們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從頭到尾都是錯的,沒有一件是對的,只有2009年稍微的放開是對的。在調控的過程當中,在選擇緊縮信貸政策的時候,初期一直是緊縮用地,后來你想放開用地的時候卻又沒有地了。現在所有調控得到的結果都是不好的,放開這個市場,完全的市場化運作,政府專心致志的做保障才是出路。
李丹:您這個觀點好像和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有相同之處。
陳寶存:實際上據我的了解,今年年初征求各部委意見,當提出究竟還有什么市場化的措施解決當前樓市問題的時候,據說幾乎沒有人回答。也就是說咱們部委的這幫領導,不是說他們不懂,他們懂。市場的手段早就沒有了。
國土部我給命名是老頑童,左右手互搏的老頑童。一方面是嚴控土地,一方面要按下房價,你怎么按?現在這個土地供應供不上,地方政府首先心里是想到的是給富士康這種企業,用地緊張的局面下,幾乎沒有給房地產企業留余地。
現在你把棚戶區改造變成了保障房,這是我們開發商一直在做的。今年的保障房1000萬套,在拋開各種品類之后,實際上只有220萬套公租房與新進入城市的老百姓有關系,能解決多大的問題呢?
國土部更有意思,原來的公租房戶型是60平米為主,現在國土部給降到40平米,老百姓剛進城市你給40平米的公租房你問他要不要你,是不是以后不再買房了?
保障房最早我說大煉鋼鐵、大躍進,這種計劃經濟的模式在目前市場趨勢下肯定要失敗,現在保障房亂象都出來了,山西鼓勵職工集資建房,石家莊罰沒違章,(你還說什么違章?經歷了三年大變樣拆違,你要是再出現大量違章就是你的行政力量太差。”
現在地方為了保障房大建,它已經想盡一切辦法,采取很多措施再跟中央政策對著干。只是,除了公租房之外,和老百姓根本沒有關系,然而在今年的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里,只有220萬套公租房。十二五期間的3600萬套,公租房不過800萬套。而幾乎每年城市化進城人口大約1500萬。那么保障房建設能解決什么問題?而我們一個出口的土地,保障房大建,只能把商品房供地都給擠沒了,看未來的市場有什么結果?不暴漲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