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近期最值得關注的房地產信息就是房價與宏觀調控,眾多媒體、業內人士更是以此為題,樂此不疲,什么“十八般武器”、“北京五環內房價下跌50%”等激烈言論此起彼伏。
房價漲跌只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一個明顯的市場反映,并不是國家調控的全部,更不能以調控結果判斷未來中國地產的走勢。這里引用一組數據,央行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的居民調研結果顯示,對房價預期上漲的人數比例為29.4%。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預期上漲的比例為36.6%。第四季度的數據還沒有看到,我想,有很大可能比例仍然會上升。
從數據上看,預計下跌的比例仍占多數,近期市場價格波動也屬正常。當市場出現預計上漲比例為50%,預計下跌的比例為50%時,這時的地產市場是個理性市場,投資空間很小,物業的估值趨于合理。國家調控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這個方向努力,而不是極端的打壓。
中國地產正如一架正在高空飛行的大型客機,沒有緊急制動的裝置,采取“緊急迫降”無疑要承擔機毀人亡的風險,使其平穩降落才是關鍵。下面列舉三個方面及相關數據,以說明如果要讓飛機“緊急迫降”,會產生多大的風險問題。
一、飛機上的乘客安全,如何解決?
從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就沒有停止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各個城市更是進入了房地產開發的大躍進時期。房地產開發建設,從早期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后來演變為受公眾監督最為薄弱的滋生各種經濟問題的溫床。
中國要建設成為金融中心的城市近30個,百萬平米以上的空置新城在中心城市陸續出現,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建設帶來的資金、收入、政績等等,極大刺激了各地方政府、開發商、金融服務商以及物業購買者的實際利益,卻不是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地方政府對建筑產生了嚴重的經濟依賴性,雖然進行了15年房地產的大發展,卻沒有給城市帶來更多的醫療、教育、文化等基本設施的提升。以房地產為紐帶聯結各方利益群體的地方政府,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讓這架飛機能夠繼續飛行。
二、飛機上搭載的貨物價值,如何賠償?
中國房地產在經濟領域產生的巨大輻射力,已經遠遠超過其他單一產業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程度。據上海申銀萬國的最新統計數據,房地產投資增減1%,導致總產出和GDP分別增減0.2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減0.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減0.088%;批發和零售業增減0.1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增減0.5%;金融業增減0.17%;住宿和餐飲業增減0.12%......
房地產直接影響的相關行業達到40個,如果無法讓這個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對于整體中國經濟來講,就是一個悲劇,因此,投鼠忌器,房地產在一定時期內還需要保持穩定。
三、機場內無數等待上機的旅客,如何解決?
中國房地產業的基礎支柱是居住的“剛性需求”。看看這個需求,在未來面臨多大的考驗。根據,美國《外交政策》最新公布的亞洲人口發展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市就業人口為3億,到2025年將達到4.7億。未來20年間,中國將產生人口超百萬的大型城市221個,中國城市將新增居民近4億。
保證這些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中國在未來20年里要新增房屋建筑面積400億平米,相當于每兩年新建一個紐約。
中國政府對于房地產行業的直接調控,一方面仍會謹小慎微,另一方面則是要全力保持現狀。房地產,在未來需要承載中國向現代化發達社會前進的巨大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