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1年北京存量房從11萬增長到12萬的時間只用了68天,比上一階段的萬套增長時間減少了34.6%,比2008年時也少用了21天。12萬新房將如何消化,成了業內人士最關心的問題。
庫存高速沖破12萬套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1年北京存量房從11萬增長到12萬的時間只用了68天,比上一階段的萬套增長時間減少了34.6%,比2008年時也少用了21天。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樓市消化無法提速的話,庫存壓力會進一步加深房價下行。
庫存持續攀升是樓市處于低迷狀態下最為常見的表現,從近幾年北京商品房存量的增長特點來看,出現年內連續增長的年份只有2011年與2008年,但是,今年庫存增長速度出現連續性的明顯加快。
庫存攀上12萬套高位,但樓市卻仍舊低迷,銷售速度持續下滑。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364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6.9%,同比下降9.4%,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環比雙下降。
身處一線城市的北京,銷售情況更不容樂觀。來自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10月,北京商品房新增供應維持在8000套以上,但新項目簽約率為僅為12%,約7000套新增供應留在了庫存中。
進入11月,市場成交并沒有好轉。11月1-9日的新房成交量僅為1266套,比2010年同期減少了7成,11月新入市的3310套住宅尚未有一套顯示網簽。房企面臨壓力可能要更甚于2008年。
業內人士認為,2008年樓市雖然受到重創,但由于抗衡國際經濟危機國家采取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開發商來說,只是遇到了擴張的瓶頸,而并未出現生存危機。而2011年的市場環境存在本質不同,需求和資金的“雙限”,使開發商的“出口”和“入口”同時收緊。
鏈家地產首席分析師張月預計,樓市目前的情況還將持續明年至少一年的時間。未來一段時間,開發商或只能通過項目本身來獲取資金,股權并購、出售整體項目以及短期拋售的情況仍會有所增加。
競爭加劇價格戰一觸即發
在銷售乏力的情況下,樓市正在逐漸形成堆積效應,對于開發商來說,越往后拖,銷售壓力越大,所以,北京市場商品房新增供應并未出現明顯下降,高庫存迫使來自房企“陣營”內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價格戰在一些區域一觸即發。
11月8日晚間,大興區朗文世家單價直降6千元的消息引起轟動,盡管隨后證實該盤降價幅度為3500元左右,卻足以觸動整個大興板塊的敏感神經。據中原地產統計,截止11月8日,大興成交的住宅套數合計為138套,均價只有17176元/平米,相比8月份的20287元每平米,下調幅度達到了15.3%,個別項目均價已經接近2009年年底價格。
作為風向標的龍頭房企萬科在北京市場也開始了降價之旅。11月10日消息稱,萬科北京項目金隅萬科城將于11月底推出三期新房源,均價為1.4萬元/平方米,較上期房源低3000元/平方米。同時也比周邊金隅觀瀾時代售價約低3000元/平方米。
繼續推盤可能會加劇銷售壓力,但信貸收緊之后,資金日益緊張的開發商,卻又不得不面臨通過推盤回籠資金的雙重困境。張月表示,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下,開發商繼續推盤只能加劇項目滯銷,但融資渠道收緊使得開發商對于項目回籠資金的依賴程度加深。
二手房成交大幅縮減
二手房市場也同樣陷入低迷。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北京市有成交的4536個樓盤中,10月份零成交樓盤達到了2524個,占比達56%,比9月份增加了155個,創年內新高,其中1251個樓盤已經連續了三個月未成交;而成交在5套以上的樓盤僅有159個,是繼2月份以來的最低值,一般月份都在200個以上,縮減了2—3成。
“對目前的房企來說,降價是他們不愿意選擇的,但卻沒有辦法、不能不選擇的唯一的選擇。”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降價越晚,消費者的熱情將會越低。
消費者觀望趨重情況下,業主的降價壓力進一步增加,尤其是多月連續低成交的樓盤業主,扛價能力將進一步減弱。 11月9日,北京市6個項目同步入市,新增供應1979套,全市商品房庫存高速沖過12萬大關,開發商面臨壓力可能更甚于2008年。信貸收緊和高庫存壓力之下,樓市價格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