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遠是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渴望的溫暖和愛。
一、有能力就買,沒能力可以租,租房同樣可以安居
點評:2012年保障房建設重點是公租房,有條件租,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租!
二、蟻居、蝸居都是居小編點評:房子的主要目的就是住,只要能住下,怎么都好。既然“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索性過過“游牧”生活。
點評:房子的主要目的就是住,只要能住下,怎么都好。既然“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索性過過“游牧”生活。
三、“經適房”、商品房都是房,“海鮮好、滿頭飽”誰都知道。
點評:但為了買好房而放棄“經適房”,損失就太大了;有公積金不用,去商業貸款更不睿智。
四、都說鞋子大小腳最清楚,房子大小自己清楚。
點評:只要不左顧右盼,自己的房子最好。18平米的蝸居未必沒有144平以上精彩!厚積薄發才能揮灑精彩。
五、房價再漲,讓它漲去。
點評:漲跌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用想買房的錢游歷世界,暮然回首卻發現自己也曾立潮頭。
六、人心是欲,房子是壑。清心寡欲,自得其樂。
點評:“王府大院今尚在,不見當年狀元郎”。對房子--近了迷失、遠了生隙,還是淡泊點好。
七、“房奴”不是喜劇,也不是悲劇,有點像滑稽劇。
點評:不論自己是不是“房奴”,都不怨天尤人。
八、“居者有其屋”強調的是居,不是買,更不是投資!
點評:13平方米房屋雖小,但卻突出了居的主題;膠囊公寓袖珍,躺進去一樣可以美夢成真。誰說“菜鳥”沒有鷹的夢想?!
九、房子不是日用品,不用人人買。
點評:什么時候需要大部分人買房了?房子不是日用品,不用人人買,天天買。
十、不要相信任何人“上半年買股,下半年買房”的預測。
點評:2011年股市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大綠”是在預演2012樓市的結局!
十一、“多方”看漲、“空方”看跌,本無可厚非。
點評:千萬不可為房子漲跌而惡語相向,樓市“一根繩”串聯了你我他。就今年房價漲跌,方家平與茅于軾打賭,勝方將資金捐給貧困山區而言,樓市不乏高雅。
十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點評:入市有風險,買房須謹慎。
十三、買房子一定要淡定!
點評:無論看見、聽見許多人連夜排隊買房,你不要亂;無論房子的廣告如何天花亂墜,你不要迷眼。聽海觀濤潮起潮落,出水方見兩腿泥!
十四、房子能投資,就會有風險。
點評:不管你采用任何購買方式、支付多寡,賠賺一定是你自己的。對于售樓小姐10年回本,年利20%的空中樓閣,你一定要用“無知者無畏”的精神去應對。
十五、“活著一張床,死了一平方”。
點評:頃其所有去買安放床的地方,或高價買一塊墓地,都不能詮釋生活的真正意義。你完全可以更灑脫的生活,你可以沒有房,但不能沒生活,尤其是有質量的生活。
十六、不能買地王身邊的成品房。
原因之一,地王出現讓存量地存量房重新評估,以新價房換價來獲得更高的售價;
原因之二,地王旁邊的房子會因為地王的出現,重新定位,帶動豪宅類似的檔次提升,但實質并沒有提升,價格反而上去了;
原因之三,地王出現后區域品質檔次提升后,成品房裝修標準水漲船高,其中裝修成本部分最易貶值;
原因之四,地王的出現與城市未來規劃發展有關聯,開發商出手重的區域都是城市的中心或交通要地,前景與錢景相互作用后才產生必欲得之而后快的地王,而毗鄰樓盤會將該地王產生的諸多背景轉化為漲價基因,從而將未來透支到房價中;
原因之五,地王往往與規模與配套掛鉤,周邊樓盤極可能將該地王可能的配套納入考慮范圍而計價。
十七、軌道旁邊的公寓房率先降價
點評:與地王身邊的原因之四有關,軌道交通是城市化過程中帶動房價上漲的主要誘因但不是主因,是開發商將未來進行透支并轉嫁于消費者身上的結果。為什么軌道旁邊的公寓房容易受損而其他象高檔商品房與中低密度的住區不易貶值呢?主要是因為軌道因素帶動房價上漲沒有地王的影響那么大而明顯,相反,軌道旁邊的公寓房往往帶有一定的前瞻性開發,而公寓形式集中為一些有實力的大開發商所為,建筑細部與產品品質的提升帶來出售價提高,實際這些提升房價的因素在房價普跌環境下,品質與細部差異被剝離,剩余的就是地段價值,而軌道交通能否提升地段價值還依賴于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以及旗艦商業是否引進,未知數比較多,故貶損容易。
十八、不能買高房價時期的高層塔樓
點評:早期的商品房現在看來都是精品,因為他們在密度、高度、覆蓋率與綠地率方面與現如今的高檔商品房指標類似甚至超過。產生于高房價時期的塔樓則類似建筑垃圾,完全是為了稀釋樓面成本與提高利潤所為,并不是開發商基于用地效率以及提高集約程度所做出的。而在房價劇漲時期,房子的投資功能被無限夸大而其品質內涵與其他與升值相關的因素沒有被投資者所考慮或考慮不全,由此決定在房價普跌時期這些房子面臨出手難而宜居性差,出手完全受制于價格因素等不利方面,從而導致這類房子易出現貶值或相對性貶值。
十九、投資性公寓
點評:這是指違規銷售的一類產權式物業,基于高房價,開發商對這類產品均開出了較豐厚的回報,用以帶動房子銷售。現在看來,投資人是賺了,開發商是賺了,但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房價會隨著地價上漲或地段而升值,一旦出現普跌的情形,投資回報從哪兒來?商業入駐者可以放棄裝修與前期形象費用選擇退出,但承諾與投資人的現實回報的基本信托卻成了空中樓閣,自然受損面相當大。
二十、一線城市郊區房領“跌”
點評:既然是回歸理性,那些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的樓盤勢必會最先遭到糾正,一線城市郊區房正是其中最明顯的代表。#p#分頁標題#e#
點評:與實力雄厚的開發商相比,二手房房主顯得力量單薄得多,因而對樓市調控也顯得尤為敏感。相比之下,開發商更有條件“死扛硬撐”,況且還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促進銷售,而一旦不堪重負,二手房只有降價一條路可走,價格因此容易松動。
二手房中的大戶型房會率先降價,在歷次房產調控中大戶型受的影響都很大。有能力購置大戶型的置業者一般都是改善型需求,而在此次樓市調控中,改善型需求倍受打擊。
樓市依然在博弈,然而一旦降價潮水真正澎湃而來,優勝劣汰的鐵律下,估計會沿著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郊區到中心區,二手房到新房,大戶型到中小戶型的路線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