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并沒有絲毫松動的跡象,但土地市場卻持續堅挺。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6月全國306個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讓金高達1130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60%。土地市場的這種熱度在一線城市表現尤為明顯。
在北京,上半年土地成交合計100宗地塊,合計土地出讓金達到664.24億元,而在2012年,北京市全年的土地出讓金僅為647.92億元。也就是說,北京只用了半年的時間獲得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就超過去年全年。
與北京類似的還有廣州。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土地出讓金為243.7億元,而該市2012年全年僅為220億元。同樣是用半年就超越了去年全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
“大家都在搶著拿地,各地政府推地的力度也在加強,好像沒受到調控影響一樣。”國內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經理這樣對記者說。
而在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微博)看來,地方政府推地加快,開發商資金充裕,共同導致了上半年土地市場的火爆。而這種火爆必將對樓市預期產生影響。
地王5月起頻繁登場
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市場并非一路高歌,而是波動連連。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對全國40個大中城市上半年的土地市場進行了監控。在1月,一線城市的土地溢價率達到27%,但2~4月,土地溢價率則從22%下探到13%,到了5月,土地溢價率則拉升到39%,6月份,這個數字則又回落到22%。
類似的波動也出現在三四線城市,只不過,波動的幅度更大。1月,三四線城市的土地溢價率僅為6%,但2月就達到45%,三四月跌至20%以下,5月就拉回45%,6月再次回落到28%。
只有二線城市在上半年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但頂峰同樣出現在5月。
這樣的波動似乎正與年初房地產調控加強所帶來的市場波動相吻合。2月底,國務院出臺國五條,房地產調控加強。3月底,各地出臺落實細則,經過4月的適應、消化,市場在5月開始突然爆發。
先是在長沙,5月3日,長沙一個地塊拍出35.79億元的高價,一舉成為長沙的總價地王。
接下來是廣州和上海,輪番拍出地王。
廣州在5月出現3個“地王”,其中一個地塊樓面地價高達3.5萬元/平方米。
而在上海,5月竟相繼出現8個地王。5月9日,出現樓面單價地王,樓面價超過4萬元/平方米,這是上海3年以來的樓面地價新高。5月29日,另一地塊以46億元的價格成為總價地王。
在北京,5月原本可能誕生一個地王,但可能正是出于對這一點的擔心,北京市國土局將這個地塊的拍賣推遲到了7月。
進入6月,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似乎受到了上海、廣州、北京等城市土地市場的影響,相繼拍出地王。
這個勢頭在進入7月之后依然沒有終止的跡象。北京夏家胡同地塊毫不意外地成為地王。剔除公租房,這個地塊的樓面價已經達到4.2萬元/平方米,而之前萬柳地塊樓面價為4.1萬元左右。
在這樣火爆的拿地熱情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不高都不可能。
根據偉業我愛我家研究院的統計,今年上半年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都在大幅上漲。其中,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相比2012年同期上漲了315%,二線城市上漲了51%,三四線城市上漲了33%。
除了北京、廣州僅用半年的時間就超越了去年全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外,多個城市半年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接近去年全年的收入。
上半年,杭州共出讓土地112宗,成交總額約為595.7億元,緊逼去年全年的土地出讓金611.3億元。而在2012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僅為80.2億元。
南京半年時間土地出讓收入達到307.1億元,去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僅為131.6億元,去年全年這個數字也僅為358億元。
上海,上半年土地出讓金額達到703.78億元,而在去年全年這個數字為875.78億元。
成都、重慶、昆明、寧波、蘇州等城市也都在上半年通過賣地賺得盆滿缽滿。
開發商為什么這么瘋狂
毫無疑問,土地市場的持續高溫與房地產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系。
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大型開發商積極拿地成為土地市場的主要支撐點。今年上半年,萬科、保利、龍湖、恒大等全國標桿企業共計獲取108宗土地,支付土地出讓金74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5%,其中萬科、龍湖、保利三企業拿地金額同比翻番。
盡管多年前萬科就信誓旦旦地表示絕不當地王,但從6月27日到7月8日,僅僅半個月的時間,萬科就在重慶、上海、廣州拿下個地王。上半年,萬科在全國拿下42塊地,支付土地出讓金30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8%。
上一篇:國土資源部:全國范圍內建立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
下一篇:李稻葵:土地財政成沖擊金融體系安全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