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西環路東側的宏洋美都小區,充斥著濃濃文化氣息的12座雕刻著《24孝圖》的廊架迎門而立,綠化工人們正在小區里忙碌著挖坑、栽樹,幾個衣著休閑的中年婦女在健身器械上一邊聊天,一邊“太空漫步”……與其他近20個小區一樣,宏洋美小區都是我市“城中村”改造項目之一。
所不同的是,這個小區憑借一流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受到了回遷村民的好評,更被不久前來此檢查工作的市長耿彥波稱為“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城中村”是指那些處在城市之中的村莊,長期以來,由于管理不到位、外來人口混居等因素,“城中村”中污水橫流,垃圾亂堆,住房擁擠,環境嘈雜等現象比比皆是。“一定要改變百姓的居住環境,推進城市化進程。”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對南郊區新旺鄉、馬軍營鄉的20多個“城中村”實施改造。永寧村處于城市西部,“城中村”改造任務較重。
永寧村村委會一班人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進行市場考察的基礎上,牽手大同宏運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改造項目——宏洋美都小區。南郊區、鄉、村及建設、規劃等各級各部門領導對改造工作高度重視,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多次現場辦公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民。他們明確提出“村民得利、開發商微利”的改造方略,綜合考慮村民和開發商合理訴求以及改造村人口、地段等因素,科學制定規劃設計條件。
特別注重把握好安置、開發比例,堅持“安置先行”原則,把保障村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重中之重,明確安置房與開發商品房建設質量標準,讓搬遷群眾住上放心房。對此,已回遷的村民劉學東深有體會。他與母親原來居住在村里的兩間平房,“巷里一下雨就很難走,冬天還得自己生火取暖。”
改造后,他分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兩居室,正在裝修。“兩個臥室都朝陽,廚房、衛生間也很大,裝修的工人都說這房子質量好,我們挺滿意!等裝好了房,把我媽接來,讓老人也住住樓房,好好享享福。”劉學東高興地對記者說。
一個好的小區,必須在布局、環境、質量等各方面見真功夫。該小區承建單位——大同宏運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錦洪告訴記者,在建設宏洋美都小區時,在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下足了功夫:按照規定取得了相關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等;聘請北京建筑研究設計院的專家設計;所有建筑全部采用三級鋼材,并且是全剪力墻結構設計,不僅隱蔽了梁和柱,使空間更加開闊,還增加了建筑的穩定性、安全性。
率先在“城中村”改造項目中使用環保性能最好的斷橋鋁窗,并加裝副框,大大提高了樓房窗戶品質和安全性能;為了提高小區外立面整體美觀度,額外投資450萬元,為所有空調板加裝了鋁合金百葉窗,并為全部1~3層樓體粘貼了時尚堅固的外墻磚,既美觀,又防火。
小區樓梯全部采用剪刀樓梯設計,使用定型鋼模板,有效降低公共樓梯間面積,整潔美觀;結合我市氣候特征,聘請中國設計院景觀院主持設計小區綠化,植物品種達44種,展現四時景觀效果;小區建設了幼兒園、便民超市等配套設施,并增加了鋪設泡沫地板的400平方米開放場地,供孩子們室外活動;高薪聘請北京從業多年、經驗豐富的管理顧問進行物業管理……“雖然是安置住房,但我們一點兒也不敢馬虎,這是涉及政府形象和百姓滿意度的大事啊。我們要用十分的心,建最好的房。”快人快語的李錦洪鄭重的對記者說。
建設者的用心得到了住戶的認可,800多住戶平穩回遷。肖存福原來居住在項目用地的土二樓,沒有廁所不說,冬天還得燒煤,居住環境十分惡劣。改造后,他按政策分到一套94平方米的兩居室。
采訪中,記者來到肖存福的新家,一古一今兩個風格的房間打掃得很干凈,燦爛的陽光灑滿床頭。肖存福兩口子一個勁兒說,“盼了20多年終于住上了新樓房,而且這安置回遷戶的樓房品質一點也不比商品房差。”
今年72歲的劉錄大爺是永寧村的老住戶,老兩口住進宏洋美都小區后,很關注小區的管理和安全。“家里有事和管理站說一聲就來人了;保安挺負責,晚上也出來巡查;電梯也好用……”劉錄的老伴兒對記者說。
上一篇:御河畔龍靈之地構筑和匯新泉灣舒適家園
下一篇:大同恒大綠洲開盤勁銷3億元 創銷售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