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7年前,一名山西年輕人楊文婷以自己兩個身份證花近1.3億元買下一座有109套房子的商品樓,其父楊三俊是實際出資人,曾是當地一名煤礦大老板。如今這109套房子已升值4倍。因開發商不肯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楊文婷將其告上法庭。一審判決楊文婷勝訴,開發商不服,提出上訴。
事件起因:開發商“揭發” 購買者倆身份證
庭審過程中,房地產公司向法官“揭發”稱,楊文婷曾先后以不同的身份證就同一標的房產起訴,身份存疑。
據了解,圍繞著11套商業用房,楊文婷和房地產公司打了幾年官司,官司在朝陽區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之間折騰過幾個來回。
在兩家法院作出的至少5份法律文書中,楊文婷的出生年份分別顯示為1986年和1989年,具體的月份和日期也不一樣。
如果后一身份是真實的,楊文婷2006年以近1.3億元巨資買房時,只有17歲。
楊文婷,男性,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人。他的父親楊三俊,是109套房產真正的出資人和決策者。買房時用倆身份年齡相差3歲。
楊家所購房屋,系分多次購買。在案材料顯示,楊文婷所購房屋,只有13套建筑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其余的都是建筑面積在62至78平方米的小戶型。
在買房期間的郵件溝通中,楊家已經提出,商業用房要有燃氣管道和煙道,普通房間改造后都要有衛生間等。楊家買房后,將房間面積和格局進行了改造,建成“三熙商務酒店”。據一份企業宣傳材料顯示,2006年至2008年,楊文婷擔任酒店總經理,三年來酒店盈利6000萬元。
買房過程:向45位老鄉“借名買房”
訴訟期間金政房地產公司表示,房屋買賣協議是2006年5月中旬公司派人到山西與客戶簽的。
厚厚一摞房屋買賣合同和公證書,被開發商作為證據交給法院。這些買賣合同是楊文婷和其他45名洪洞縣人分別簽署的,其中楊文婷親自簽約購買的只有14套。
而公證書正是為了確認楊文婷在“借名買房”這個事實。楊文虎、楊文英等45人承認,雖然自己是名義上的購房人,但房款是楊文婷家出的,所有權歸楊文婷享有,并授權楊文婷代辦一切購房手續。#p#副標題#e#
2006年北京市尚未限制非北京戶籍人口購房,楊三俊為什么要以兒子的名義向老鄉“借名”購房?
開發商在法庭上曾向法官解釋,“他覺得自己買那么多房子太顯眼。”
房屋買賣合同和公證書,也證實了楊文婷有兩個身份證的事實。
房屋買賣合同中記載的楊文婷的18位身份證號碼,與公證材料中記載的18位身份證號碼相對照,其中的出生年份、月份和日期完全不同。前者的出生年份為1986年,后者為1989年。兩個身份證號碼的最后4位數字也完全不同。
最新消息:兩個身份證 楊家律師沒否認
楊文婷的代理律師張群力。他沒有否認楊文婷有兩個身份證號碼,但不肯透露任何具體情況,一直堅稱身份證的事與案子沒關系,多次回避這一話題。
“這是開發商在瞎弄。”張群力稱,楊文婷與開發商發生糾紛,是因為楊文婷買的房子開發商不給辦過戶。而不辦過戶的原因,是開發商把賣給楊文婷的房子偷偷抵押給了銀行。
“我們和開發商之間的官司,和身份證沒關系。”他說。
專家講解:有法律風險 財產權屬存疑
我國相關法律歸隊,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構成犯罪,即使情節不嚴重也將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如情節嚴重最高刑期為7年。使用買來的假身份證,同樣構成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
對于一人有多個戶籍的情況,如當事人利用多個戶籍進行違法行為或逃避法律責任,則應根據具體情節承擔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 “109套房這個案子,買賣合同上寫的身份證號和公證材料上的身份證號不同,如何確定兩個楊文婷是同一人?如果當事人自己無法證明,房產的所有權歸屬就是存疑的。一旦房主身份被否定,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