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9月13日,財政部公布8月份財政收支數據。“土地財政”仍然是地方優質財源。數據顯示,2016年前8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2萬億,同比增長14%。專家表示,“土地財政”短期內能彌補政府支出,但不具備可持續性,“面粉貴過面包”的情形或將為房地產造成很大風險。
9月13日,財政部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1萬億元。財政部提示,后續受經濟下行壓力、營改增等政策減收效應影響,今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
但土地收入增速還在上行,“土地財政”仍然是地方優質財源。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2萬億,同比增長14%。
“土地財政”熱度再起,卻只是少部分城市的狂歡,城市分化明顯。其實,在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整體下行背景下,這些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往往也堅挺,甚至逆勢回升。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房地產銷售、投資等在今年3、4月份見頂后高位回落,土地市場的反應會滯后一些。尤其是當前部分熱點城市房價短期暴漲,地價普遍超過房價,風險逐漸積累,土地市場高熱度難以持續。
營改增減收效應顯現
9月13日,財政部公布8月份財政收支數據。
1-8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6%,相比7月份增速回落了0.5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當月財政收入9894億元,同比增長1.7%。
5月1日,全面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原營業稅收入逐步并入增值稅。營改增試點預計全年帶來5000億規模的減稅額度,而營改增減收效應在進一步顯現。
6、7、8月份當月財政收入分別僅增長1.7%、3.3%、1.7%。財政部表示,受前期清繳營業稅減少了部分收入來源、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政策性減收效應體現等影響,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考慮收入在項目間轉移因素,將改征增值稅與營業稅合并計算,8月這兩項收入合計同比下降17.6%,相較7月份下跌了約7個百分點。其中,新納入試點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降幅都超過20%。
營改增政策減收效應,疊加上中央和地方收入分成機制的改變,對部分地方財政收入影響更大。如上海7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10億元,同比下降0.7%,若剔除“營改增”后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分享比例調整因素影響,收入同口徑增長6.8%。
部分地區商品房銷售回暖,使得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較高增長,但這塊收入增速也在不斷收窄。8月份,契稅359億元,同比增長9.7%;土地增值稅285億元,同比增長13.7%。而今年上半年,這兩項收入增速分別是14.8%、13.1%。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表現之一,在于財政支出速度較快。隨著財政收入增速的回落,以及年度新增地方債發行進度的提前,財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緩。1-8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相比前7個月、上半年分別回落0.3、2.4個百分點。
城市分化明顯
財政收入增速在下行,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增速也在下行,但土地收入增速還在繼續走高。前8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2億元,同比增長14%,相較前7個月、上半年分別增長1.9、4.3個百分點。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50大城市前8個月土地出讓金達1.51萬億元,去年同期為1萬億左右,同比增長達到51%。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土地收入增幅較大,如上海前8個月土地收入達1240億元,同比增長約40%,杭州、合肥、深圳土地收入漲幅都超過200%。
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在下行,土地市場卻在不斷刷新記錄,為何出現這種分化狀況?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對相關媒體表示,房地產銷售火爆,使得房企資金儲備豐富,助推地王的產生。現在房地產市場整體的趨勢是增速下行,房地產投資、銷售等數據在今年3、4月份達到頂峰,隨后逐漸回落,土地市場相比房地產市場周期要滯后一些。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此輪地王潮主要是資金潮下的資產荒,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源頭。
張大偉進一步表示,由于地王要價很高,地王項目開發周期被拉長,導致房地產新開工項目增速的下行,將變相導致未來房地產投資額的減緩和房地產銷售等稅費收入的減少。
一次性土地收入,無疑是地方很優質的財源。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對相關媒體表示,此前一直在提,地方政府應該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增加稅收貢獻。“土地財政”短期內能彌補政府支出,用于地方基礎設施等建設,但不具備可持續性。
至于未來土地市場是否還會延續這個熱度。張大偉表示,在熱點城市出現了普遍性的地價超過房價現象。這種不理性不健康的拿地行為導致房地產市場后續醞釀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