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開始之后,商業地產備受商家青睞,繼商鋪熱、寫字樓熱之后,商業地產逐步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被譽為“塞外名城”的大同,展示著兩千多年的文明史,融匯著數十個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著豐富的資源,傳承著古樸的民風,大同的文化品位深受商家青睞,其間的商業價值是可觀的,商業意義是深遠的。
大同雖屬于三線城市,近幾年,商品住宅市場升溫,以城市綜合體為代表的商業地產項目一個接一個在大同落地。守著“大有”、“同人”、“大同”如此吉祥、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同市一大批商業地產紛紛登臺亮相,商業地產成為開發商眼中的主角,商業地產大戰也在暗潮涌動。商業地產特別是城市綜合體成為了開發商自我救贖的“法寶”。
商業地產的快速升溫走俏,使得暗流洶涌的樓市資金開始向商用地產轉移。開發商“造商”的速度和雄心震驚了整個大同房地產市場。萬達影院旗艦產品、著名西餐廳必勝客入駐凱德世家廣場,紫潤芳庭引進北京王府井百貨、凱旋城引進家樂福大型連鎖超市……種種跡象表明,大同市房企已經把商業地產作為多元化發展的首選項目。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住宅調控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商業地產逐漸成為投資商眼中的新主角,很多避險資金相繼進入商業地產領域。
對于一些手里有地的大開發商來說,住宅市場受到擠壓,轉向商業地產也是必然之舉。
一位地產商營銷人士表示,商業地產是否過熱,供應量確實是一個重要數據,但還要看當地的消費水平和項目的具體位置。“現在有很多人是拿發達國家人均商業面積1.2平方米這個數字來作為商業地產是否泡沫的衡量指標。實際上,不僅我國一線城市的人均商業面積早就達到2—3平方米,一些二三線城市也已超過人均1.2平方米,但這些城市的商業仍然很活躍。綜合來看,大同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上一篇:大同展覽館整體平移 延續歷史文脈與城市發展
下一篇:大同市展覽館平移工程正式開工 演繹神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