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厚重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大同這座古城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傳統的四合院古民居無疑就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筆文化遺產,傳統的四合院也被稱之為古城的靈魂。
經過幾年的施工修復,大同市古城東南隅的四合院民居改造工程已初具規模。到目前,云路街,縣樓南、北街,鼓樓東街等12條歷史街區內的共計98處傳統四合院落的修復已經全面鋪開,其中約40處四合院已初具形態,部分歷史街區的街面古韻已經整體形成。
提到大同的古老街巷和傳統民居,很容易讓人想起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的赫赫名氣,在于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雖為人們的居住建筑,卻蘊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老北京胡同的形成和發展,同樣也留下了深深的歷史變遷的痕跡,并生動地反映著社會風情。也正是基于其的文化內涵,才讓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讓人趨之若鶩。
一部分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已經清晰,一些歷史街區的歷史原貌正在恢復和體現。古城的美好愿景也在名城復興的進程中漸漸地展現。但是,就是這一古城中的重要文化遺存,在一個時期以來,沒有被充分利用和妥善保護,在歲月的摧殘之下,很多四合院已經成了危房。
在原本有著清晰的功能劃分的傳統四合院中,由于涌入大量的住戶,亂搭亂建十分嚴重,煙霧彌漫、污水橫流,古城中極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古民居變得雜亂、殘損不堪。伴隨著古城復興的進程,大同古城的古街巷、傳統民居也迎來了一個重新煥發光彩的春天,按照歷史原貌修復后的傳統民居和古老街巷也必定會為大同古城的旅游注入強勁的動力。
顯然,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能夠給大同古城帶來啟迪。相比之下,大同的四合院在匯集了北方傳統民居特點的同時,也形成了獨有的地域特色。形態各異的門樓中,有廣亮式、抱廈式和垂花式等不同式樣,而且大多做工精細,奢華盡顯。
作為古城四合院附屬的抱鼓石、上馬石、旗桿石、拴馬樁等等,都有著屬于這一地域的獨特文化內涵。因此,在整修傳統四合院、恢復歷史街區原有風貌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將傳統民居和歷史街區的文化內涵挖掘出來,讓古城歷史街區和傳統民居的獨有文化散發出耀眼的光彩。
上一篇:享城建給大同2011夏天帶來的無限涼爽
下一篇:關于大同市特殊教育學校拆遷征地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