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新榮區以全省造林綠化大同現場會召開為契機,以“兩路一園” 為重點,將大呼高速通道綠化、204省道綠化、得大高速通道綠化補植擴建、古長城森林公園綠化作為植樹造林的突破口,“點、線、面”結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其中大呼高速及連接線通道綠化全長30.2公里,寬度兩側各50米,各20行,高標準、高質量栽植大規格樟子松、油松、新疆楊、漳河柳及花灌木等苗木23萬株,并完成沿線荒山綠化2700畝;古長城森林公園2009年至目前共完成造林5萬畝,栽植大規格針闊葉及花灌木苗木400多萬株……
一個個景點綠意盎然,一座座青山林濤疊翠,一條條公路綠樹遮蔭……驅車行駛在得大高速公路新榮段,車窗外滿眼的綠讓人心曠神怡。多年的植綠護綠,使昔日遍地荒山禿嶺的“不毛之地”變成處處生機盎然的“塞上綠洲”,一個山川秀美的新榮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新榮區大力實施以造林綠化為重點的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林業建設進入了建區以來發展最快、規模最大、勢頭最好的時期。2000年以來全區累計完成造林投資7.06億元,其中區級投資5.76億元。全區林地面積凈增41.8萬畝,四旁樹凈增280萬株,通道綠化總里程323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24.82%。
生態建設蓬勃向上,得益于該區在具體工作中努力做到“四高一強化”。
科學規劃起點高。在規劃過程中,該區對每一項綠化工程都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做到了樹種配置合理,綠化特色鮮明。以點帶線、以線促面,點、線、面結合,共同發展,形成了工程的完整性、科學性,確保工程建設的整體成效,做到栽一片、活一片、鞏固一片。
嚴格施工質量高。在工程建設上,從整地到調苗、栽植、澆水等各道工序嚴格把關;在苗木使用上,嚴格執行苗木“四證一簽”管理制度,保證良種壯苗用于工程建設,做到適地適樹;在隊伍組建上,采用有營林資質專業隊為主的施工方式,對施工人員實地進行崗前培訓和技術示范,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活一片;在工程驗收上,堅持做到整地不合格不栽植,苗木不合格不使用,栽植不合格不驗收。
保障資金投入高。該區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資渠道,在用好用活國家、省級造林資金補貼的基礎上,積極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綠化工程建設。近年來,全區各級各部門投入造林資金達5.7億多元,有力地保障了造林綠化工程的順利實施。
群眾參與熱情高。該區發動了全區9.7萬個農村勞動力、5.52萬人次機關干部和中學生參加了義務植樹,起到了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社會各界從事林業產業的積極性日益增強。全區以拍賣、租賃、承包方式轉讓“四荒地”8.5萬畝,其中大部分得到了治理。尤其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的全面啟動實施,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農民成了林地真正的主人,有效調動了農民發展林業產業的積極性。
強化組織領導。區、鄉兩級簽訂了工程建設目標責任狀,建立了四套班子領導包鄉鎮、包項目的工作機制。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造林綠化工作進展及投資預算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了造林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林草長起來,山川綠起來,農民富起來,經濟強起來。隨著林地面積的快速增加和森林資源保護等措施的進一步加強,該區水土流失和風蝕沙化狀況得到明顯緩解,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促進了農民增收。生態環境的改善也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2007年,該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綠化先進縣(區)”稱號,2009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2011年2月被省農工委授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區”,2011年9月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上一篇:大同城建:質量與安全并重 細節與速度同在
下一篇:推動新能源綠色社區建設追求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