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比較注重大城市問題,嘲笑發達國家大城市人滿為患,力避出現這些問題。但是,這些年來,大城市吸附效應越來越強烈,就像一個超級磁場,將周邊它所遇到的鐵塊都吸附在自己身上,我們的城市體積也逐步“肥胖”起來,內部競爭壓力空前強烈,形成一個高壓鍋,很多人就在強烈的氣流外泄中選擇了噴薄而出,逃離中心城市,回到二三線城市。在某種情況下,高房價成為限制更多的人涌進城市的最后閘門,但是,這也給大量年輕人和弱勢群體,帶來了生活和精神的壓力。房價于是形成一種鑒別選擇的玻璃墻,你看不見它,但如果你達不到條件,你就很難在這樣的大城市安身立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在一線城市賺錢,在二線三線城市買房,正是這樣的想法的人太多,其次級城市的房價也隨之上漲起來。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雖然房價漲幅回落城市增多,但石家莊、秦皇島、丹東等二、三線的漲勢卻超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也要求房地產調控必須跟進落實。資本和需求一拍即合,在三四線城市形成一種漲價風潮。像我那位主編朋友是早些時候逃離大上海的,趕在三四線城市瘋漲之前置業,他所付出的成本就少很多。
不過,很多朋友還是指出,盡管逃離大城市有利于減輕生活成本的壓力,但是,在機會上還是少很多,小城市的就業還是充滿著關系網和潛規則,因此,想要在中小城市扎根立身也是不容易的。隨著房價的擴散效應,中小城市破萬的可能性也是大增,神州何處房價不漲?只不過漲得多和少的區別而已。
就個人而言,那位朋友是成功脫離一線城市高壓鍋,但是更多的人只能在這里留守等待不可捉摸的機會,或者,這已經不是一個幸福感的問題了,而是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如何提高的問題了。這就需要政策,能夠合理引導人才的有序流通,資本的有序流通,讓城市化造福于國民,而不是將居民拋擲起來,找不到幸福的感覺,身邊都是縈繞著“狼對狼”的殘酷競爭氣息。雖然寫意的生活還取決于個人態度和觀念,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正在進行的大規模城市化,能夠為生民帶來幸福的物質基礎,而不是各種不幸的滋生地。
上一篇:如果房地產價格繼續下滑 美國人仍視之為最好投資
下一篇:滿墻拆字一夜間包含爆紅振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