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下半年以來,昔日熱鬧的土地競拍場面已經鮮見,轉而變得冷清起來,底價成交甚至頻頻流拍,在部分城市呈現出蔓延之勢。成都市近日拍賣5塊土地,其中2塊流拍,3塊底價成交。武漢市2011年下半年舉行的兩次土地掛牌拍賣會上,多數地塊以底價成交,競價地塊屈指可數。
11月2日,濟南市國土資源局公告出讓的11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9宗因無人申請購買而流拍,另外2宗土地則以底價成交。從出讓公告看,這9宗地都位于濟南長清大學科技園片區,包括4宗商業金融業用地和5宗居住用地,總面積約855畝。此前,濟南于10月28日出讓的13宗土地,也是以底價成交。據了解,從8月份以來,濟南一共成交34宗土地,其中大多是以底價成交。
南京市土地市場也跌入 “低谷”。10月份南京舉辦的3場土地出讓活動中,共推出16幅地塊,最終只有7幅以底價成交,7幅土地延遲拍賣,1幅土地流標,1幅溢價僅1.9%。其中,地處核心區域的復興街商業混合地塊堪稱主城稀有地塊,但卻只吸引一家開發商報名競買,最終以6665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成交,大幅低于周邊同類型已拍地塊價格。
山東師范大學房地產經營管理系主任程道平認為,當前房地產企業資金普遍短缺是導致多宗土地流拍的直接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控制房價和減少投資性購房方面取得顯著效果,住房市場已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
土地流拍頻現,凸顯當前一級市場的冷清。山東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認為,在限購和限貸等調控措施下,開發商資金短缺已經非常嚴峻,在房價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拿地對很多開發商而言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
一些專家擔憂,現在普遍出現的土地流拍現象可能給后期房地產市場調控增添新的阻力。程道平認為,原本應投入市場的土地因為流拍未能或延緩投入市場,這將使一年或一年半時間后的住房供給量減少,加劇剛性需求與住房實際供給之間的矛盾,從而為房價下行增添新的變數。
程道平說:“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開發商對一級市場觀望態度持續且沒有明顯改觀,就會直接影響到財政收入,加大地方財政壓力。”此外,頻繁出現的土地流拍也可能給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帶來一定壓力,進而影響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和支出。
李鐵崗認為,保障房建設是在土地供給減少的情況下緩解供需矛盾的關鍵所在。“今后一段時間房價會不會因為供給減少呈現上漲的趨勢,關鍵在于各地保障房建設的速度以及投放市場的時間和數量,如果保障房能為當前住房市場形成有力補充,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價的上揚。”
一方面是土地頻頻流拍和以底價成交,另一方面開發商和購房者“雙觀望”的情緒加劇,專家表示,這種局面如果繼續維持,可能會給今后房地產調控進一步深入帶來不小壓力。
上一篇:總價23億廚師鐵路工程偷工減料現嚴重質量問題
下一篇:職業房托現身溫州 各種“假面舞會”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