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悅灣小區位于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三角地地區,有商品房和保障房小高層住宅各八棟,總建筑面積10萬平米,2011年6月,有業主得知明悅灣保障房項目存在質量問題,7月,消息得到北京市住建委的證實,在建保障房部分樓棟的混凝土的確存在質量問題,被責令停工整改。
8月,相關主管部門決定拆除該項目B、C區6棟樓地上結構部分,另外2棟樓進行局部加固。10月9日,拆除正式開始。至此,明悅灣保障房成為北京首個在建樓因質量原因被拆除重建的項目。
問題保障住房惹爭議
一時間,項目開發商北京日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而公司有關負責人王先生卻對“黑心開發商”的指責充滿了委屈,他認為施工單位北京住宅第二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北京第一個因質量問題而被責令拆除重建的大興明悅灣保障房項目1月4日在液壓剪、碎石炮等大型機械的轟鳴聲中,轟然倒下。與這些危房一同消失的,還有保障房業主們按時住進新房的愿望。雖然拆除工程已經啟動,還有很多疑問懸在記者和業主們的心頭。
盡管北京住建委表示事故原因及責任已經查明,但是短命的保障房又是如何在層層監管下誕生的呢?住房已經開始拆除,業主手中卻沒有合同,他們的利益誰來維護?同樣的小區,商品房與保障房由不同的單位施工,其中是否暗藏玄機,商品房的質量又能否得到保證?為此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明悅灣被拆除的命運
狼籍一片、塵土飛揚,記者11號早上9點到達明悅灣的時候,施工工地大門緊閉,無法入內。只能在門外看到一臺巨大的前臂酷似剪刀的機器,正在一點點剪碎已經蓋到了六層的樓房。旁邊是另外七棟裸露著墻體和鋼筋的樓房,除了其中的兩棟只用加固之外,還有五棟樓房正靜靜等待著被拆除的命運。
逾期交房按照合同是應該賠償的,然而讓所有經濟適用房業主倍感焦急的是,所有業主到現在都沒有拿到合同。盡管北京市住建委已經對明悅灣項目的預售資金實行監管,但是業主沒有合同在手里,想要獲得賠償無異于天方夜談。
長期在地產行業打拼的開發商和監理方對混凝土存在的問題真的毫無察覺么?我們無從得知,但是無論如何,三方在整個事件中都存在著不可回避的責任,相互推諉解決不了問題。責任究竟在誰?誰該為拆除重建的損失埋單?我們期待正面的回應和官方更加詳細的責任認定,現在的說法難免有些模棱兩可。
上一篇:最牛釘子戶現身廣西南寧導致億元大橋無法施工
下一篇:鄭州市“金科大廈”建設背后矛盾重重蹊蹺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