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品牌網主編林厚富
金融業的強大,實際上是由無數的業內的企業做一個支撐的。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金融業非常強大,但是金融企業卻沒有一個以品牌為核心的發展體系,他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金融業品牌化發展的必然性大家都知道以前銀行業都是壟斷性的,沒有什么開放,金融機構少之甚少;隨著經濟的開放,金融業不斷的適宜經濟規律,金融業的經營機構也在不斷的增加;國外銀行和國內股份制銀行大家都知道不說,目前市場就商業銀行100多家,村鎮銀行600多家,還有幾十家在籌建,農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一部分,而市場的客戶是額定的,因此,在效益的杠桿作用下,必然會導致金融行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是必然的趨勢,有市場就有競爭。早在2008年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以及金融時報社會理論部劉文林主任就提出中國金融品牌建設的建設性的建議。
金融業品牌化發展的必要性市場的競爭就是品牌的競爭,品牌的滿意度、美譽度的高低決定了這企業的市場份額與利益;隨著金融業的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趨勢。目前金融業已經步入高競爭力時代,市場的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服務的競爭,歸根結底也就是“金融品牌”的競爭,品牌包含的企業的整體素質(產品、服務、企業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等方面),做品牌就是讓我們的品牌深入人心,有自豪感、有榮譽感、有歸屬感;其中各方面的滿意度就是最基本的基石。要讓我們的品牌聲譽與素養,得到社會的認可,以客戶的滿意度為標準,獲得更多的客戶忠誠度,才能增加我們的效益,獲得最大社會的價值,事業才能做的越壯大。
市場化、競爭力時代的到來,品牌印象是金融行業之間競爭力的第一要素;未來,品牌化管理必將是金融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唯一途徑。同時,建立品牌建設機制也是金融企業發展的唯一常青樹。
上一篇:降息或將進一步推動土地市場
下一篇:與上海熱線強強結盟 搜房網升級家居產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