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老太原人都知道這么一個情況:幾年前的長風街可以說是一片荒蕪,除了幾座形單影只的高樓之外什么都沒有,而在長風街上比較像樣的房地產項目也只有 “麗華苑”了。長風街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長風街再以南的 “小店”了,用人們的話說,小店就是個村兒。當時的很多人大多不愿意把房子買在南城,認為那邊的環境不是很好,醫療、教育相對于北城來說都有一定的差異。并且很多人還有這樣的心理:省、市行政機構基本都在北城,北邊才是太原的城市中心,杏花嶺區、迎澤區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太原市。所以,買房一定要到這兩個區——“太原市的市中心”。
伴隨著大房地產開放商的進入,精裝房、大紅本、園林景觀、相關配套設施的理念也被引入了進來。隨著這些新鮮事物的引入,南城的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正如一位市民向記者說道:“前幾天在長風街上看了一個樓盤,就只有區區的兩棟樓,地基都還沒打,但是現在已經賣到了7000元/平方米。為什么會有這么貴呢?因為人家樓盤的銷售人員說位于南面的樓盤都貴。南面是未來城市的商業中心,隨著政府的不斷支持,南城將來會越來越繁榮,當然了,房價也會越來越高。現在南城的房價都是五六千元以上的水平。”
太原北城:傳統老城 浴火重生
如今相對于南城欣欣向榮的景象,北城要清淡很多。翻開太原市的樓市地圖,除了富麗城、恒大名都、天朗美域等項目在開發外,基本上沒有太多動作。相較南城遍地開花的房地產市場局面,北城要“低調得多”。如今的府西街、五一路、解放路雖說仍然是一幅車水馬龍的景象,但是在這車水馬龍之外,我們幾乎看不到一個新建的樓盤、新建的商場、新改造的道路。
太原規劃南城“大太原”為基調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住在離單位近的地方已成為了 “過去式”。代之而來的是,生活要講究品質,要住在風景怡人、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的地方。
但是由于太原北城是傳統的城市中心,柳巷商業區、府西街等的發展現在已經接近了飽和。雖說在太原市的城市規劃中把未來北城定位為閑適的生活區域,但是由于業已成型的許多東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現狀是:北城最集中的仍然是太原以前的低矮建筑,道路設施依然是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現在,在許多太原市民眼里,太原北城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
為什么不在北城開發項目?在北城開發項目究竟有什么難度?在問到這些問題時,許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向記者講道:我們不是不想在北城開發項目,而是難度太大了。
北城與南城不同,已經經歷過相當長時間的發展,商業、住宅現在已接近飽和的狀態。如果想在北城一個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的地方拿地,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拆遷。眾所周知,對于一個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拆遷是一個最最頭疼的。太原萬達所處的位置是不錯,但是拆遷卻給萬達帶來了相當大的難題。太原畢竟不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的一線城市,還有很多的土地是農田,而這些土地又大部分集中在了南城。所以說,相對于拿地、拆遷、再開發的北城來說,更多的房地產商愿意選擇政府支持、不必過多拆遷的南城。南城的發展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是不是北城太原市就不重視它的發展了呢?就此,記者詢問了太原市規劃展示大廳的相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早在2007年,太原市就出臺了整個城市的規劃,整個規劃以南北城同時發展、適度加強南城的“大太原”為基調。隨著規劃的出臺,各項市政配套也被提了出來。
南城規劃 以新建為主
在太原市的規劃中,長風新區被提到了首要的位置。長風新區位于太原市中心區西南,瀕臨汾河,規劃范圍北起長風西街,南至南中環街,東臨濱河西路,西至新晉祠路,面積約2.54平方公里,這是我市“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區域,分為會展商務、文化藝術博覽、市政中心以及商務辦公四個功能區。
其次為汾東新區。汾東新區是中心城區外城市南部重點建設的新區,東起武宿機場,西至汾河,北起風峪溝、高速環,南至北格、劉家堡,規劃面積約 80平方公里,是未來重點產業的集聚區。這里將依托小店鎮的基礎設施、經濟區的產業聚集效應、教育園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以及武宿機場、太中銀鐵路和208 國道便利的交通條件,建成南部地區的重要產業區、新型綜合區。該區的行政商務中心區沿大運路布置,與汾河西岸的晉陽歷史古城呼應。區內的軌道交通自北向南沿大運路下面穿過,向西與晉陽新區連接,形成兩橫一縱的快速路,五縱五橫的主干路。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發現,在太原市的城市規劃中,南城的相關市政配套主要以新建為主。
上一篇:地產業銀行賬戶呈增長態勢 傲居全國領先水平
下一篇:樓市競爭加劇致太原高端樓盤集中給力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