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溫州二手房市場遭遇“重創”。數據顯示,1~6月份溫州主城區二手房交易量4849套,而去年同期成交量是5980套,前年同期是7253套,2011年比2010同期減少了近4成。而在7月份上旬,甚至出現零交易量的情況。
一切看上去充滿戲劇性:向來被認為是炒房團發源地的溫州,如今正陷入一場“拋房”尷尬。
近兩周,刊登在溫州媒體上關于拋售房產的廣告多了起來,有時報紙上甚至連續幾個大版面都是售房廣告。在外界人士看來,溫州全城正在刮“拋房風潮”。
炒房客變身拋房客
8月16日,記者在溫州市水心街道、上陡門、新城等地看到,多數房產中介生意冷清。
“目前急著拋售的主要是資金鏈緊張的炒房者。”21世紀不動產溫州運營總監黃慧華表示,這段時間房東著急賣房的案例比以往多了不少,尤其是一部分拆借資金來炒房的人。據介紹,溫州房地產市場比較特殊,投資投機成分比較多,這些炒房者資金多是借貸來的,或通過擔保公司,或通過高利貸,本想短期見利后還上,但市場行情不好。
“資金周轉急賣”“白菜價出售”“大降價”……極刺眼的文字出現在多家房產中介門店的房源信息上,使得“拋房”的氣氛愈發濃厚——這里不是別處,正是中國民營資本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溫州。
周凱,從事房產中介已7年多,經營的多是別墅排屋等高檔住宅。8月16日,他對記者表示:“現在找我代理賣別墅的特別多,我手頭有一套8000多萬元的獨立別墅,錦繡園四期,405平方米。前兩天,房東告訴我,自己企業資金周轉,銀行未貸到款,如果有人買,他可以直接降價500萬元。”
在這些炒房者中,黃洋 (化名)的經歷似乎極有代表性。上星期,黃洋終于等來了銀行放貸,款項只有500萬元,而他之前向銀行申請的是1000萬元,還缺一半,對他而言,這是一筆“救命”錢。黃洋是溫州當地一鞋業公司老板,2011年年初時,他以鞋業公司的名義向銀行貸了一筆半年期的生產資金,這筆錢最終卻被用于炒房。然而,由于市場“蕭條”,半年到期后,他只好向民間借債用來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9月中旬到期,利率每月1毛,原想再從銀行借錢來還民間借貸,但現在銀行信貸緊縮,貸款利率上浮且很難貸到。對黃洋來說,如果9月份再還不上錢,他的房子以及經營多年的公司將被查封。情急之下,黃洋只想將手中的房子低價脫手。
“前一階段單價賣4.6萬元,現在可以減少3000元。”黃洋有一套京都城的期房,總面積146平方米,如果現在有人買,他愿意總房價直接減去50來萬。據他稱,現在更多的只是問問,如果到了8月底,再沒有賣掉,他打算單價再降3000元。
“當地很多購房者是借錢來的,期限基本上在3~6個月左右,但如今銀行貸款難,導致不少人資金鏈緊繃。”溫州當地一炒房者向記者透露,有些到期債款還不上,房地產市場行情不好,只好向高利貸舉債。
事實上,除了炒房者,還有一批人也加入了拋房潮中。“目前一些制造業者,在銀行貸不到款,民間借貸利率又高,只好賣掉自己的房產自救。”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表示。
上一篇:限購令“五大標準” 有效控制房價
下一篇:限購措施引爆樓市熱潮 地產市場即將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