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發出的調控不放松,讓更多購房者相信效果會進一步顯現,選擇觀望等待,更理性地制定買房計劃,讓房地產市場及購房者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同時,調控決心也給市場釋放了三種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信號。
決心更堅定——中央政府始終把調控成效視作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視作黨和政府公信力的體現。每次房價出現反彈,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及時站出來,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方向不變、力度不松,即便犧牲一點經濟發展的速度,也要讓調控取得實效。
措施更有力——從“國十條”到“國八條”;從差別化信貸的經濟政策,到限購、限價的行政手段;從增加普通住房供應到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從全國統一的政策到地方的執行細則……根據市場變化,政策不斷出臺,一次比一次更嚴厲、針對性更強。
落實更到位——本輪調控將“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列為重中之重。2011年初,中央要求各省在年初制定本地房價調控的明確、量化的目標,并向社會公布。如果目標沒有完成,要對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甚至問責。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這使調控效果的評估更加剛性化、有據可循。公眾的監督和中央政府的問責,無疑給地方政府套上了“緊箍咒”,必須動真格。
房地產的暴利時代正在遠去,懂得順應市場和政策變化的企業,通過更積極的定價,更大力度的促銷,實施更穩妥的戰略,為房地產業“下半場”的競爭做準備。
上一篇:“保障房”是改善民生和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下一篇:保障住房質量不堪入目生命垂危難以跨越質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