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保障房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獲全面啟動,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設和投入力度。記者了解到,在去年的保障房建設資金來源中,除中央政府、省級人民政府以及市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來籌集外,相當一部分資金通過社會機構投入和籌集。
2011年,保障房進入了更大規模的建設階段。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姜偉新2011年底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要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12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500萬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2011年。
保障房建設資金需求大
在重慶,財政局有關負責人在不久前結束的地方兩會上披露,重慶房產稅征繳基本做到“應收盡收”,征收率在99%以上,征收金額超過9000萬元,如今已達1億元。重慶房產稅收入全部用于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和維護。
“2012年保障房新開工數量雖然有所下調,但實際的年度在建規模以及竣工規模會超以往年份,相對應的對資金的需求也會創歷史紀錄。”陳國強說。在他看來,與2011年相比,2012年的保障房建設在資金配套上的壓力將更為嚴峻。
據測算,2012年實際在建工程量有1800萬套左右,媒體援引一位參加全國保障房座談會知情人士的觀點認為,2012年保障房資金壓力可能會攀升到1 .8萬億至2萬億元之間。專家認為,除了政府主導之外,還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房的投資。
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將大于2011年。中央財政分擔更多是地方政府的普遍希望。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保障性安居工程,按照現有的事權劃分和財政體制規范,應該是地方事權,就是省級負總責,市縣抓落實,中央給予適當補助。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一直備受期待,“保障房建設資金的主體來源是財政,”但各級財政壓力較大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全國財政會議上表示 ,2011年中央財政大幅增加資金投入,共下達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1709億元。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在中央代發地方債或自行發行地方債規模有限、個人住房房產稅試點地區取得的房產稅收入較低的情況下,還不得不面對土地出讓收入下滑的現狀。2011年5月財政部和住建部發文要求各地嚴格按照土地出讓凈收益的10%計提保障房建設資金。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全國13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9052.3億元,同比減少11%。其中住宅類用地12666.8億元,同比減少23%。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土地出讓金雖均過千億,但比2010年分別減少16.1%和35.7%,降幅非常明顯。廣州和深圳的土地出讓金則分別為303 .5億元和192 .4億元,位列榜單前十之后。
資金投入須形成制度化體系
陳國強表示,2012年按1.8萬億的資金需求計算,中央和各地方投入的比例大概在30%到40%左右,所以,保障房建設還要引導企業來參與、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保障房建設領域。另外,有些地方正在嘗試另一種模式,即政府供應土地時確定其用于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各類企業通過市場方式獲得相應地塊后建設公租房并擁有其所有權。
對此,住建部副部長齊驥2011年“兩會”期間曾提出,經濟適用住房和“兩限房”的建設,主要由社會機構通過市場運作方式來解決。在公共租賃住房投資建設的主要模式中,除政府出地、政府投資、政府管理的模式外,還要采取“政府出地、企業出錢”模式,即政府劃撥土地,吸引社會機構來參與建設。
此次財政部發布的《通知》明確提出,各地要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資保障性安居工程。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成立專門企業負責建設、運營、管理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引導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吸收社會投資等籌集建設資金;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現有企業進行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運營和管理。
各地對商業銀行發放的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貸款可按規定予以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5年。另外,還將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努力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本。陳國強表示,保障房建設將是將來政府住房政策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未來一段時間內,在保障房建設資金投入上需要形成制度化的體系,否則只能是一個短期行為。
上一篇:清水臺新市鎮棚戶區改造工程頻現新奇“亮點”
下一篇:廣州官方智庫成立助陣房地產市場權威數據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