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的700萬套,降低到2013年的6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連續降低的背后,是冷靜客觀面對住房保障問題,決定認真“補課”配套設施建設、分配管理等問題。而這也將使保障房更能實現其保障功能,實現住有所居。
11月12日,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3年計劃開工的保障房數量正在研究當中,不會低于500萬套,有可能在600萬套左右。
談及保障房建設問題,姜偉新指出,一個是保障房配套“欠賬”;一個是分配管理難題。
對此,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保障房配套的“欠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續的入住情況,2013年,將加大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彌補保障房配套的嚴重“欠賬”。
配套投資“補課”
住建部近日發布公告稱,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05萬套、新開工722萬套,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姜偉新介紹,今年保障房建設進展應該說是順利,不過,保障房項目的大配套,包括地鐵、學校、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很大問題,后期建設的任務艱巨。
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季度,住建部開展了一次全國保障房督查,“根據督查的匯總的初步情況來看,部分地方存在由于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較薄弱,一些已竣工項目無法分配入住的問題。”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也表示,保障房小區基礎設施配套差,是個“通病”。對此,住建部明確要求,各地保障房項目在選址上要優先選擇在交通比較便利、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社會公共服務比較到位的地方,并通過推行普通商品房項目配建保障房的方式解決配套差的軟肋情況。
然而,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介紹,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土地指標緊張,保障房項目的選址多較為偏遠;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考核標準只有開工、竣工,而沒有涉及配套設施,地方政府在大舉開建保障房的同時,也很難拿出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
以陜西為例,陜西省建社廳廳長李子青介紹,目前,陜西省僅廉租房、公租房項目完善道路、電力、供水、學校等基礎服務設施資金缺口達99.8億元。電力供應協調難度大,投入使用的道路、上下水管網、供暖等基礎設施運營維護費用缺乏穩定來源機制。
北京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表示,2013年保障房開工數量將再降溫,預計在600萬套左右,并更多的考慮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問題,對已竣工驗收項目,將進一步落實水、電、氣、暖、訊等生活必備設施的對接使用,確保竣工項目達到分配使用標準。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 明年或開工保障房600萬套
實際上,住建部已經開始著手解決保障房配套“欠賬”問題,姜偉新日前在列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青海團的審議時說,經住建部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協商,將開始安排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計劃正在陸續下達中。
擠出尋租空間
除了保障房配套難題之外,姜偉新介紹,“分配管理也是很難的一件事,幾輪公示下,依然有不符合標準的混進來。”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張絮認為,保障房提速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2011年保障房計劃開工量同比上漲了72%,但是竣工率只有41%。另外,質量問題、虛報開工量、不合理分配等問題也多有發生。2012年在官方公布數據中加入了竣工量,截至9月竣工率達到67%。
對此,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分析認為,保障房缺乏法律層面的處罰措施,當前存在的違規配租配售的違法成本低廉,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強保障房制度的頂層設計,抓緊出臺《基本住房保障條例》。
除此之外,陳國強認為,諸如開寶馬住經適房分配亂象出現的核心在于保障房產權背后存在一定的利益空間,如果沒有了產權的誘惑,出現問題的幾率也將大大降低。
對此,曾參與《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起草,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申衛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條例草稿中,購置政府投資建設保障性住房須和政府“按份”共有產權已然成為“剛性”規定。這意味著購置型保障房的牟利空間將被基本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姜偉新曾提出,未來有關保障房建設的方式將來也會有所調整,“十三五”開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從中央大舉開建保障房逐步轉入資金的補貼為主,實物建房為輔。
顧云昌表示,貨幣補貼逐步替代實物分配也將減少因為分配問題存在的不公平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地方已經在探討貨幣補貼的保障房供給方式,以江蘇連云港(601008,股吧)為例,據悉,連云港籌資1億元從市場上集中收購500套商品住房作為保障房,經濟適用房300套以發放政府貨幣補貼的方式,補貼購房金額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計算,最高不超過12萬,由具備經適房資格的家庭申請購買。
上一篇:上海開發商縮量保價 樓市供應量大幅萎縮
下一篇:中山限價令遏制房價上漲 庫存量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