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條帖子引發網友熱議。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學本科,父親雖然有能力供她讀書,但因其抱有“上大學無用”論,而拒絕提供學費和生活費。
“不供女兒上大學”事件持續發酵,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百態圖。七成網友贊成“不上大學”,也有熱心人士表示愿贊助其上大學,這的確是矛盾現實的真實映照。
我自己作為一名三本院校畢業的人,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我2006年剛來昆明上大學時,學校附近房價才2000多元一平米,而我大學四年最起碼花費8萬元(本三院校學費高),如果不上大學,這些錢拿來買房,當時足夠付首付了,而如今7年過去,周圍的房價已經飆升至萬元,當時一百平米的房子20萬元,現在價值100萬元了,直接換算的話,一年能掙十多萬,從純經濟的角度來說,“上大學”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也經常說要是不上大學我就是“百萬富豪”了。

不過,如果時間重來,我是否會選擇不讀大學呢?對別人表態或是接受網上調查時,我肯定說,不讀了,因為不讀的話已經解決住房問題了。但是,如果要聽從內心的召喚,我卻未必有如此豪邁了。
畢竟,在一個學歷崇拜與學歷歧視并行的社會,如果沒有大學本科的畢業證,很多情況下我們找工作的話,連“敲門磚”都沒有,生活怕是更加逼仄了。
于網友而言,如果不上大學的人恰好成了另一個比爾·蓋茨或馬克·扎克伯格,那不上大學肯定是值得的,但這兩個從哈佛退學高材生的創業史,是無法讓每個人復制的。那么在求穩的心態下,選擇上大學又是一種最為穩定的選擇。
畢竟,我們的高校,的確不夠給力,有人曾戲言:“大學是唯一一個不需要對自己產品負責的地方。”此話雖有夸大的成分,卻也有著真相的影子。
這雖然貌似一個輕松的調侃,卻隱含著很深刻的思考。關于房價,關于大學教育……
這些年,“注水的高就業率”與“畢業即失業”并行、“北大學子賣肉”與“清華學子當城管”成現實風景、“學術不端”與“教育腐敗”同行……這一切的一切,都傳達出一個達成共識的信號:高校改革迫在眉睫。
上一篇:證監會房企再融資審核細則 最快月底制訂完成
下一篇:南京等7個二線城市因房價上漲過快被住建部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