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殯葬暴利一直與某些政府部門的錯位有著千絲萬縷聯系。民政主管部門憑什么可以參股形式與其他資本共同開發殯葬市場?無非是手握準入大印,所謂“一個圖章值幾千萬”。殯葬行業只有回歸公益性質,才能最終擺脫行政壟斷的陰影
“死后買不起墓地葬”?
清明臨近,掃墓人漸漸多起來。正當此時,許多人卻被墓地價格暴漲的消息弄得心緒不寧,以至有人發出“活著買不起房子住,死后買不起墓地葬”的感嘆。
最近,一位記者朋友到廈門采訪,回來后告訴我:在那里,一塊4平方米的墓地,最高售價已達2.2萬元/平方米,遠遠高于當地房價。問他為什么特別去那里采訪,答曰:全國“十大天價墓地”之首,就在廈門的“安樂園”,占地百余平方米,總價870萬元之巨。
查了一下,2011年福建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出頭,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8000多元。蕓蕓眾生活得累,而現在連百年之后一塊小小墓地都越來越難有著落,豈不“杯具”?
何止廈門如此。在京滬廣深這些大城市,一個墓穴3萬-5萬元早已平常,個性化“藝術墓”售價高達5萬元/平方米的隨處可見。在價格聯動效應下,二、三線城市的墓地價格也跟風上漲。而且,各地豪華墓區競相推出,天價墓地更登峰造極,死人與活人爭榮、亡靈向生靈炫富,堪稱又一個驚世駭俗的怪相。
殯葬業本該有公益性質
墓地價格連同殯葬服務收費瘋漲,由來已久。作為社會公共服務事業之一,殯葬業本該有公益性質。但在長期行政壟斷的體制格局下,墓區演變為奇貨可居的賣方市場,一些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門將準入審批權變為經營獨占權,更有甚者,居心不良地與民間開發商合謀,經過各種不正當的運作,墓區經營快速異化為少數人攫取暴利的地盤,殯葬服務成了宰客最兇的行業之一。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就墓地暴利和殯葬服務亂收費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有幾條原則關系重大,值得格外關注——
一是將殯葬服務納入民生范疇,稱其“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并重申其具有公益性質,這就為從根本上改變“死不起”現象提供了法理基礎。殯葬暴利一直與某些政府部門的錯位有著千絲萬縷聯系。民政主管部門憑什么可以參股形式與其他資本共同開發殯葬市場?無非是手握準入大印,所謂“一個圖章值幾千萬”。殯葬行業只有回歸公益性質,才能最終擺脫行政壟斷的陰影。
二是加強對經營性公墓定價行為的指導規范,對價格明顯偏高的,必要時要依法進行干預和管理;對公益性公墓收費標準采取嚴格的政府定價管理,實行低收費,滿足群眾基本需求。這一規定的全部落實,將為啟動墓地定價機制改革等創造條件。
三是對殯葬延伸服務,由各地根據本地情況實行政府指導價,這是長時間以來政府部門在國家層面首次回應民眾對殯葬亂象愈演愈烈的抱怨。在公益性服務行業,政府及時出手干預不合理定價,并不違背市場經濟準則,相反是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之舉。
四是認真受理群眾對殯葬服務收費的投訴或舉報,嚴肅查處亂收費行為,對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典型案件公開曝光。對此,我們期待出臺更具體的實施細則,并建立常態化的查處機制,避免只在每年清明前后搞例行公事式的動作。
以上數條,還明顯帶有整治目前天價墓地四處開花、扭轉殯葬業混亂局面的應急性質,但其核心理念的確立與落實,相信將為完善出臺中國特色的《殯葬法》奠定操作基礎。
倡導科學合理的殯葬方式
與此同時,移風易俗、倡導科學合理的殯葬方式也應再次強調。如果真像那句流行語所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那么大家都在變革傳統喪葬上走出一小步,情況或許就能有所改變。現在,草坪葬、花壇葬、樹葬等節地環保的新葬式不少,占地小、成本低,價格比傳統墓葬便宜得多,有的只要數百元。無奈許多人囿于“厚葬”的舊觀念、舊習俗,對此不認可,寧愿拿著大把鈔票任由高價墓地炒作者宰。據說,上海也有價格在1萬元以下的節地葬,但主動問津者很少。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為墓地暴利的繼續發酵提供著溫床。
從長遠來說,喪葬方式的變革事關殯葬文化的建設,可能需要幾代人堅持身體力行才能有所成效。好在如今開明的老人越來越多,把追悼會改成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把土葬改為灑脫的海葬,如此等等,只要積少成多,相信就能逐步積習成俗;再加上政府部門有效監管高價炒墓,“活著做房奴、死后當墓奴”的情形可望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