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雖然下滑到7.4%,但由于部分宏觀數據出現轉好跡象,同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表了少見的樂觀表態,市場對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加強,市場信心開始趨于樂觀。
安邦研究團隊曾分析,在經濟增速仍然較低的時候,市場信心轉趨樂觀也是極為微弱的。因此,此時在宏觀政策層面仍有必要適度放松,以穩定市場的情緒。不過我們注意到,有媒體透露,決策高層對中國經濟的大勢持較樂觀的判斷,相信經濟走勢是穩定和符合預期的,因而短期內沒有刺激措施的安排。不僅如此,由于擔心國內經濟會因為十八大因素而在一些重要的領域削弱調控,因而政策面上有收緊的考慮,收緊的措施可能在金融、財政兩大領域,以及房地產調控領域。
具體而言,在金融領域,主管部門的基本看法是,中國經濟滑落見底,流動性得到改善,金融風險仍然存在,因此,貨幣政策不僅不能安排刺激措施,反而不能有所放松。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比上年同期增加1.92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6.72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9月份的信貸結構也有所改善。在這種情況下,金融當局近期無意安排貨幣政策放松,反而因為信貸風險冒頭而提出防范金融風險的要求,并要求將信貸更多放到支持實體經濟。
在財政領域,本來被視為新刺激措施的政策源地,除了減稅之外,業界還預期政府會適度加大財政支持投資的力度。但有關傳聞稱,經濟界的這一期盼也可能暫時落空,因為重大的減稅措施,在十八大之前可能無力安排,反而因為中央財政開始減收,財政部門相當擔心大手花錢,可能使財政收支出現問題,并給明年的財政收支帶來不利影響。政策部門同時還擔心,地方政府在十八大前后制造繁榮景象,拼政績,亂花錢。
在房地產領域,據稱,針對近期國內土地市場出現的回暖跡象,主管部門已經提出,要避免土地集中入市引發炒作,對土地市場量價齊升的現象,需要提前做好政策儲備,引導市場理性行為。市場人士認為,這些表態意味著國土部對相關的政策行將收緊。
在當前復雜的形勢下,上述市場傳聞是否屬實?是否代表未來的政策走勢?肯定會引發市場關注。我們相信,如果在當前脆弱的信心復蘇階段收緊政策,這無疑會顯著打壓市場信心。安邦研究團隊認為,建議政策收緊的看法,是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嚴重誤判,決策部門要對此保持警惕。
首先,中國經濟現在還沒有顯示出明確的回升勢頭。第三季度經濟增速7.4%,顯示的仍然是經濟減速,而不是在回升。即使投資和出口數據顯示出回升的跡象,也是極為脆弱的,其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其次,從國際環境看,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仍然不佳,一方面是全球經濟低迷,另一方面是美國政府推出QE3引發全球競相放松貨幣,這對中國出口復蘇不利。第三,中國經濟各個領域,在此前政策收緊之下,已經呈現出“積弱”的態勢,需要在適度寬松的政策環境下逐步恢復,穩固市場信心。
因此,當前在宏觀政策上,尤其是在貨幣政策上,不能因為脆弱的復蘇信號就掉頭轉向,下一步的宏觀政策最多只能穩,千萬不能再度從緊!過早收緊政策,將會扼殺市場信心轉變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