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在與中介打交道的過程中,咱普通老百姓可要多個心眼,千萬不可將房款交給中介,別等房錢兩空的時候才后悔莫及。結合近年來有關中介房屋詐騙案,相關部門總結這類案件以下四個特點:
一、偽造房產證、委托書,將他人房屋買賣、抵押或出租。
三、偽造征地拆遷補償資料,騙取拆遷補償款。
四、將客戶的賣房、租房款騙為己有
5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聯合市發改委等三部門公布了《北京市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中介機構及業務人員不得從事“吃差價”、協助避稅、騷擾當事人、隱瞞房屋信息等20項行為。
為了防止房屋中介公司關門破產、杜絕中介人員卷款逃逸,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嚴令房產中介人員禁“碰”房款。但是,仍有一些不法人員采用此種手段欺騙客戶。
有房屋中介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二手房買賣中,一些房屋中介人員要求客戶將首付款打到他們的賬戶上,等到辦理過戶手續后再轉到房主的賬戶。
檢察官提示房屋業主和購房者,中介公司的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按照規定,中介人員不得以各種名義代收房款和定金。此外,房屋中介也不得代客戶收取租房者的房租。
利用偽造房產證進行詐騙也是不法中介人員常用的一種手段。例如,2012年4月,某房屋中介人員李某伙同裴某偽造了假房產證,將葉先生準備出租的房屋抵押給北京某典當行有限公司,詐騙了這家公司37萬元。
針對此類案件,檢察機關建議,除了對房屋中介從業人員要加強法制教育,有關職能部門也應嚴厲整治偽造、買賣身份證、房產證等違法行為,同時有關部門要提升拆遷工作監管力度,并嚴格審核拆遷補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