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把樓市泡沫吹大 導致其崩潰的罪魁禍首
發布時間:2014-03-21 來源:0352房網 編輯:小墨
摘要:不少人把始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稱為一場“被錯過的危機”,因為人們并未從危機中獲取多少經濟學新知來充當未來的指路明燈,相反,主流經濟學家直至今日依然在為危機的責任問題爭吵不休。
不少人把始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稱為一場“被錯過的危機”,因為人們并未從危機中獲取多少經濟學新知來充當未來的指路明燈,相反,主流經濟學家直至今日依然在為危機的責任問題爭吵不休。即使是對于危機的明顯導火索——次級抵押
貸款市場以及整個
樓市的崩盤,經濟學家也難不過,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的《
房地產的繁榮與蕭條》一書,或許可以填補這一空白,加深我們對美國樓市的認識。
這次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西方社會的底層與中產階級,在以“占領華爾街”為代表的大眾怒潮中, 危機被簡化為一出壞人作惡的道德劇——
銀行家的貪婪如潮水一般決堤,對窮人大肆掠奪,而失職的政府官員對此無動于衷,于是藥方被歸結為更嚴格的政府管制。這種簡單化的論調更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并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時期被政治家開發成撈取選票的工具。然而它不能解釋的是,人性的貪婪亙古長存,何以偏偏在此時誘發非理性泡沫?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只指責“市場失效”,而必須追究特定的政府
政策。
作為一位堅定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索維爾認定,把樓市泡沫吹大進而導致崩潰的罪魁禍首,正是政府本身。這體現在很多方面:美聯儲政策所促成的廉價信貸刺激了
購房者的過度需求;加州等沿海地區的
土地用途管制讓房屋建造成本和租金成本急劇飆升;得到政府隱性擔保的房利美與房地美讓
投資者忽略了風險;政府“出于好心”向低收入者和少數族裔提供“經濟適用房”,提升“
住房自有率”,強行要求借款人對低信用評級人群放低信貸要求,導致窮人降低了風險意識而冒險購房;而那些原本是私營卻日益被證券交易委員會“收編”的評級機構,繼續給予高風險抵押貸款型證券很高的評級,這種錯誤的擔保在繁榮時期推動
房價飛升,泡沫破裂后的緊急下調又拉動房價狂瀉。諷刺的是,正是那些政府試圖“幫助”的窮人和少數族裔,在房地產走向衰敗之后陷入了最大的困境。
索維爾所總結的美國現象“政府越是干預,房價越是高漲,居住成本越是會侵吞更多人的收入份額”,倒是和中國“越調越漲”的“房價
調控”相映成趣。他還說,當有人大力鼓吹某種“天大好事”時,尤其要引起警覺,無論是房屋自有,還是抵押貸款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減少,這也讓人聯想起中國以扶助弱勢群體為名的大張旗鼓的
保障房建設運動。正如索維爾所說,房地產興衰的經濟學原理通常真實而清晰,只是往往會被種種的政治修辭與宣傳所搞混。政府通常不愿承認政策錯誤,但卻很擅長轉嫁責難,把公眾的批評矛頭引向其他方向,例如那些居心不良的
開發商。在美國人反省之時,或許中國也到了刺透政治話語的迷霧,直面樓市經濟真相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