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2.22萬km2面積禁止開發、一半以上面積為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山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出臺,明確山西省國土空間劃分為四類區域
4月11日,省政府發布《山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山西省國土空間細分為: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農產品主產區)、限制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禁止開發區域四類區域,并賦予其不同的發展功能定位。
到2020年,山西省計劃在全省15.67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上著力構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戰略格局、六大河谷盆地為主的農業發展戰略格局、“一帶三屏”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點狀開發”生態友好型能礦資源開發格局等四大戰略格局。
39個縣(市、區):重點開發區域
重點開發區域包括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省級重點開發區域和其他重點開發的城鎮。按縣域面積統計,全省重點開發區域占省域面積的20.15%。未來的功能定位為,支撐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提升綜合實力和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區,引領科技創新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示范區,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
《規劃》中,山西省共有39個縣(市、區)列為重點開發區域,主要包含在太原都市圈中重點開發區域、三大城鎮群中重點開發區域。具體來講,太原都市圈重點開發區域包含太原市杏花嶺區、小店區、迎澤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晉中市榆次區、介休市、平遙縣,忻州市忻府區,呂梁市孝義市、汾陽市、文水縣、交城縣17個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呂梁市離石區,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4個省級重點開發區域;三大城鎮群重點開發區域包含大同市城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大同縣,朔州市朔城區,運城市鹽湖區、聞喜縣、河津市、永濟市,臨汾市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長治市城區、郊區、潞城市、長治縣,晉城市城區18個省級重點開發區域。
山西省將太原都市圈重點開發區域的功能定位為:資源型經濟轉型示范區,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裝備制造業和文化旅游業基地,主要包含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太原城市群)和省級重點開發區域(呂梁市區、陽泉市區)。
46個縣: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
46個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國家級(18個縣)和省級(28個縣)兩個層次,按生態功能分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養型、防風固沙型和生物多樣型四種類型,總面積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50%以上。
山西省限制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共有46個縣,其中18個國家級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忻州市的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臨汾市的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汾西縣和呂梁市的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中陽縣。
28個省級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包括:太原市的婁煩縣;大同市的靈丘縣、左云縣;陽泉市的盂縣;長治市的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沁源縣;晉城市的沁水縣、陽城縣、陵川縣;朔州市的平魯區、右玉縣;晉中市的左權縣、和順縣、靈石縣、榆社縣;運城市的平陸縣、垣曲縣;忻州市的五臺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臨汾市的古縣、安澤縣;呂梁市的嵐縣、方山縣、交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