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開始撤離三四線城市 地區分化愈演愈烈
發布時間:2014-12-22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三四線
城市從爭相搶奪的熱地變成
地產商的雞肋。近幾年,地產商們或選擇性地逃離,或進行戰略轉移,不復當年一窩蜂奪蛋糕的情景。
恒大這樣深耕三四線的大地產商也開始有回歸一二線的舉動,有人口、有商業,才有
投資價值,未來城市分化愈演愈烈,資源更加集中,大城市當然是最佳選擇之一,其競爭也不言而喻,選擇那些有潛力發展成一二線城市的三四線城市,亦是金蟬脫殼之法。
2010年
限購令一出,居于一二線的地產商們便將眼光投向了三四線的城市,加之國家提出城鎮化,地產商們更是看中了其間的發展空間,開始大舉進軍三四線。
據悉,進軍三四線城市以后,部分
開發商獲取了較理想的收益。2013年,
恒大地產的
銷售業績46%來自三四線城市;2013的前三季度,在碧桂園的銷售面積中,三四線城市占比高達78.3%,在雅居樂的銷售面積中,三四線城市占比達67%。
而同時,亦接連傳出
房地產三四線失守,撤離三四線的消息,萬達和恒大地產深陷銀川泥潭。在營口,恒大地產、佳兆業、保利地產和嘉里集團都先后被當地政府招入,在這些公司的項目開工后,周邊又有數十個項目陸續拔地而起,
市場嚴重供過于求,企業此時已欲退不能。
克而瑞咨詢研究員楊科偉分析道,很多三四線城市是一個人口導出型的城市,而且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居民收入增長幅度有限,支付能力偏弱,而地方政府看到機會加大
土地供應,使項目競爭加劇。
他還說道,“需求不是那么大,房子也賣不上價,除了土地
價格便宜之外,造房子其他成本差不多,和政府打交道和一二線相比更累一點,要花更多的精力,當地的地頭蛇還是比較多。”因此,一些企業在意識到供大于求的問題后,開始回歸一二線城市。
2014年1月,遠洋地產在8天時間內斥資超70億元拿下了
北京三宗地塊;在上海,方興地產以101億元豪取大寧宅地;萬科等
房企也正加大力度在一二線城市搶奪地塊,2014年前11個月萬科的拿地面積中一二線城市便占了90%以上。
向來深耕三四線的恒大似乎也在進行戰略轉移。根據中指
數據,10大房地產企業拿地數據來看,2013年1-11月恒大在三四線拿地超過總數的50%,2014年前11月拿地面積銳減到19.8%。
東莞證券分析師何敏儀表示,前兩年開發商之間意見有些分化,有些覺得要守
一線城市,有些覺得因為城鎮化和西部開發等原因,三四線有機會,而到了2013年下半年,基本上都比較一致,拿地回歸到一線二線城市,現在三四線偏一點的城市,經濟實力沒那么強的主要還是本地開發商在開發。
何敏儀表示,地產商們“一般是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做,比如華南,有一個總部,然后輻射周邊一些城市,進一個城市還是比較謹慎,不會貿然進一些城市,進去之后不會貿然退出。”而她認為,一些大房地產商進的城市都比較好,并沒有一個大舉撤退的趨勢。“一個項目做的不好退出是有的,但是不是很大眾的事情。”
城市之間的分化將越來越嚴重。而圍繞在一二線城市邊上的三四線城市受到輻射作用,發展潛力相對大一些,和偏遠地區的三四線城市相比,分化也將愈演愈烈。
對于地產商而言,即使是投資一些三四線城市,也是尋找有潛力發展成一二線城市的三四線城市。
招商地產董事長林少斌曾說,未來一二線城市仍然是公司銷售和利潤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