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古村落現在空前地進入一個消亡的加速期。要不是發現一個開發一個,實際就是開發一個破壞一個;要不就是根本不遵從文化規律,而是從眼前的功利出發,改造得面目全非,把真的古村落搞成了假的古村落。如何讓城鎮化使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受損害,是當前一個重大的文化問題。
溫家寶 現代農村的風光都沒了
實際上我們把古村落的保護擴大來看,就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對于物質遺產、非物質遺產以及文化傳統的保護。我覺得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就是現在有些地方不顧農民合法權益,搞強制拆遷,把農民趕上樓,丟掉的不僅是古村落,連現代農村的風光都沒有了。農民失去的是土地,這件事情遠遠超過文化的保護。
第二,就是我們在城市建設中,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應該吸取的一個很深的教訓,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質遺產被拆毀,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錢建了許多假的東西。
第三,就是城市的設計不是從這個地區文化的特點出發。這個問題恐怕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文化建設滯后制約經濟發展
溫家寶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對一個國家發展進程的影響,比經濟和政治的影響更深刻、更久遠。如果說,經濟發展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榮則可以化育一個民族的風骨。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論興衰成敗,歷史文化的根脈始終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繁衍發展的精神沃土;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取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響。文化建設的滯后,必然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約。只有當全世界都公認中華文化真正繁榮起來、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時候,才是我們真正強大的時候。
加強文史研究保存歷史記憶
文史研究必須堅持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解放思想,鼓勵創新,尊重規律,兼容并包。要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體驗生活,創作更多的精神產品,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貢獻。
溫家寶強調,文史研究的主要任務,就是總結提煉民族文化歷史的精華,古為今用,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一個民族如果忘記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只有加強文史研究、保存歷史記憶、洞悉歷史規律,才能鑒古知今、熔鑄古今,開辟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