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近期,土地市場過熱引發政策收緊的預期。獨立經濟學家、“唱空者”謝國忠最近表示,由于中國從熱錢流入國變成一個熱錢流出國,加之人民幣從升值預期變成貶值預期,房地產在未來兩三個月要做調整是不可避免的。而明年年初,受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影響,房價或迎來新一波反彈行情。
房地產市場未來兩三個月將做調整
謝國忠指出,房地產的調整在2011年就見頂,2012年是一個大的調整年,在當年4月份之后,房地產交易量已經大幅度下滑,原來受到增值稅刺激的需求已經被釋放。目前中國流動性緊缺若要用去杠桿化來解決就會引起整體利率上升,所以房貸利率會明顯上升。“這是一個新的因素,房地產這兩三個月要做調整是不可避免的。”謝國忠表示,在明年年初,地方政府的財政的壓力將影響到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將會釋放相關房地產市場的利好信號,因此帶動房價回暖。
金融去杠桿壓力將長期存在
在謝國忠看來,央行不可能能夠全部對沖熱錢的外流。因為中國貨幣的供應量非常大,相當于外匯儲備的6倍,中國一年的貨幣的增加,相當于外匯儲備的60%以上。如果再有市場的力量要熱錢外流,這個力量存在的情況下,央行完全通過發貨幣來對沖,這個不止會引起熱錢外流,還會引起存款人恐慌。
謝國忠表示,政府不是萬能的,熱錢外流不可避免。中國金融體系去杠桿化的壓力將長期存在的。他表示,央行對極端的情況,可以暫時的增加一下流通,緩沖一下。但如果繼續救市可能會引發崩盤。
他表示,地方政府信貸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和中國銀行間體系監管的加嚴導致信托行業快速上升,由此出現中國的影子銀行,“但是中國引資銀行跟國外完全不一樣,它主要是信托,信托用地做抵押給貸款,不管這個貸款給開發商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個錢最后全部跑到地方政府那邊去”,他認為,中國目前的金融問題是一個財政問題。
2014年中國存在通脹預期
今年年初,謝國忠曾撰文指出,外部的量化寬松的政策都在逐步的退出,2014年中國經濟存在通脹的預期和風險。對此,謝國忠對騰訊財經解釋,中國2011年和之前的GDP增長數值和實際的增長量之間有區別,“這個區別就是通脹。”“中國物價上升非常快,房租、包括出租車一些費用,各方面我們看到都是上升比較快的。所以中國的物價變成比國外要高好多,這個反應中國十幾年通脹非常嚴重,而發達國家這幾年經濟不好,大量的貨幣發放暫時沒有引起全面的通脹。但是現在經濟有所恢復的時候,這個貨幣的存量變成通脹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他認為明年美國是面臨很大的通脹的上升可能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