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炮”一改常態大談2014樓市存風險引熱議
發布時間:2014-02-13 來源:0352房網 編輯:微笑
摘要:1月21日‘長期被冠以“樓市春天派”掌門人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表示“我做了十幾年房地產報告,今年第一次提出‘風險’兩個字。”,“我最擔心的是,開發商仍然認為會和2013年一樣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這是非常危險的。”
無獨有偶,2月10日,王石在自己的新書發布會上談到2014年的房地產走勢,表示“情況非常不妙”。
作為業界和公眾關注度都非常高的大佬,王石和任志強對于樓市都有著深刻的認知。其中,王石對前景表示不樂觀,并不令人意外,因為王石近年來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樓市風險已經露出端倪;出人意料的卻是長期“鼓吹”
房價上漲有理而被扔鞋的任大炮,竟然破天荒提出了“風險”二字,很難不讓人有當頭棒喝的感覺。
2014年,有那么嚴峻嗎?
首先需要表明的是,我們在討論未來
市場有風險時,并不是想說未來房價將會走低,而是試圖判斷整個市場這列火車,是否依然在安全范圍內行駛;或者說,照現在的趨勢走下去,會不會產生不可挽回的危險事故。
很顯然,二位大佬作為整個行業站得最高、望得最遠的一群人之一,就像泰坦尼克號上的瞭望員一樣,在茫茫的大霧中,看到了冰山的一角,感受到危機的迫近。
他們的“風險警示”也并非空穴來風,因為
房地產市場在過去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有業內專家,政府也擔憂房價過快增長帶來的伴生風險,從而采取了手段多樣、軟硬兼施的
調控政策,雖然收效甚微,但無風不起浪,蘿卜快了不洗泥的樓市確實落下了太多該有的制度
建設,積累了不少的矛盾。
比如說,在過去的幾年里,房價高速上漲,與房地產相關的各項收入也大幅上漲,比如地方賣地收入大幅增加、房地產相關稅費的飄紅,甚至各種“地王”層出不窮,面粉貴過面包也屢見不鮮,這讓不少人覺得,房價這樣漲下去是順理成章的。
事實上,有這樣觀念的人大有人在,比如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董藩就拿當下的房地產增速計算,“25年后
全國均價在9萬元/平方米,北京要80萬元/平方米。”
按照這樣的算法,現在房價10000元/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年20%的速度增長,明年房價12000元/平方米, 5年以后就是20736元/平方米,10年以后就是51598元/平方米……
但常識告訴我們,房價按照現在的速度增長下去是不可能的。因為房價不可能脫離經濟大環境一直瘋狂下去。就目前而言,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過程中,2013年的GDP增長率已經降至7.7%,預計未來增速將持續下降。從基礎上看,這并不支持房價的持續快速增長。
而任志強認為, 2013年,全國
商品房銷售約13055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3%,增速較2013年1-11月份回落3.5個百分點。任志強擔心,今年銷售量的增速可能連10%都保證不了。他同時表示,今年經濟形勢不樂觀,最不樂觀的是房地產潛在供應量的增加。2013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4.93億平方米,較2012年底增加約1.3億平方米,而且2014年的潛在供應量還會增加。
這恰恰是風險的所在,2008年樓市突然遇冷,讓2007年急速擴張的企業吃盡了苦頭;2011年在
限購限貸的影響下,市場需求突然大幅降低,但供應量卻按照2010年的慣性大幅增長,這讓不少開發商的資金鏈突然緊繃,甚至不惜以月息5分的
價格融資,每天的財務成本比得上幾輛奧迪車,但即使如此,依然有浙江綠城“斷臂求生”的出現。
在股票市場有一個
投資原則,永遠不要對高利潤貪婪,更不能低估“風險”的存在。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在過去幾年里,樓市經歷了快速增長,雖然剛需依然強勁,但鑒于“錢荒”等貨幣信貸政策對樓市的深刻影響,
房地產稅、
不動產統一登記等長效制度的加快建設,以及各種層出不窮的調控措施,樓市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注定2014年不會一帆風順,不然,各大
房企如萬科也不會選擇進軍海外市場,
恒大也不會謀求多元化發展。
古語云,防患于未然。雖然現在風平浪靜,但水面以下卻是波濤洶涌,當任志強和王石這樣的大佬已經看到冰山時,那些正在積極謀劃擴張的開發商,是不是也該謹慎一下,或者適當降低速度,避免像泰坦尼克號看到冰山時的驚慌失措,那時已經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