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張車偉表示,在一些發達的國家,以房養老這個制度推行的時間已經很長了,應該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但是以房養老這個制度落地到我們國家,確實還要沖破很多障礙。第一個障礙是我們國家老百姓的心態。在我們國家,老人一般都把房子作為留給子女的資產,所以真正要把房子抵押出去用于自己的養老,對于有子女的家庭來講,可能不一定能做得到。第二,對于企業來講,這個新的險種非常復雜,涉及到各個領域,不僅僅是保險公司,而且還涉及到地產、金融等等,在這些方面如何防控風險,如何操作實施,可能還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探索。
從個人層面來說,我們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之后,如果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把錢花完了,怎么辦?
張車偉說,一般來講,把房子抵押出去以后,實際上保險企業應該一直管到老人去世,如果老人活的年齡特別大,對保險公司來講就有一定的風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現在評估的房屋價值可能今后是不斷變化的,有可能會升值,但也有大幅度縮水的可能,因此保險公司也面臨非常大的風險。今后在實施的過程當中,碰到的風險和問題可能會更多,還是要不斷摸索。
如果真的在試點的過程中或者在我們推行以房養老的過程中出現了房價下跌,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會怎么樣?張車偉表示,這恰恰可能是最困難的地方。現在之所以選擇一些大城市試點,就是因為這些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比較景氣,保險公司操作相對容易。如果放在中小城市、二線城市,甚至房價下降的城市,恐怕試點的時候操作性就會非常差。
目前現有的商品房都是70年產權,如果做了這個業務,產權到期之后,怎么辦?張車偉表示,這個問題可能要看國家層面制度的安排,目前只能在我們現有的70年產權的框架下評估和使用我們房屋財產的價值。
還有一個風險是通脹的風險,萬一通貨膨脹導致養老協議所規定的資金并不能覆蓋我們生活的時候,該怎么辦?張車偉指出,具體保險的險種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說在試點當中有兩種保險方式,一種是參與式的險種,一種是補充式的。如果是參與式的險種,可能就會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如果是不參與式的險種,可能就要自己承擔通貨膨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