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房價未來走向如何 關鍵要看政府這只手
發布時間:2014-05-19 來源:山西晚報 編輯:小墨
摘要:降溫、拐點、冷風吹;助貸、松綁、救市忙……近來一段時期,梳理見諸媒體的關于樓市走向報道,上述關鍵詞的出現頻率大大增加。具體到省城太原,房價下一步將走向何方,消費者是否到了該出手的時候,則應在全國大環境的背景中,分析太原樓市的小氣候,如此,購房人理性選擇,才不至于一腳踩空。
5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4月份70個大中
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具體到太原,今年4月份,新建住宅價格環比
上漲0.1%,同比上漲9.6%;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9.9%。
環比漲幅微乎其微,說明省城樓市價格上漲的動力不足;同比漲幅大約一成,則意味著去年這時買一套100萬元的房子,現在則需要再多掏10萬元——按照2013年太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計算,相當于一個太原市民4年的可支配收入。從不同產品類型分析,
市場分化態勢益趨明顯,滿足90平方米及以下的剛性需求和90-144平方米的改善性需求的
住房,依然是市場主力產品;144平方米以上奢侈型住房則悄然退燒。
其實,除了官方統計
數據,普通市民對于當前樓市價格松動、銷量下跌、
開發商錢緊的態勢,并不缺乏感性的直觀體驗。譬如,今年以來,在十字路口等紅燈時,敲車玻璃發
樓盤小
廣告的人多了;電話里,接受的賣方短信和電話頻繁了;各家媒體、網站組織的看房直通車營銷活動熱了;身邊的多套
房產擁有者慨嘆好房子有價無市了……然而,不可否認,要判斷房價走勢依然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任務。
因此,我們不妨回歸到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上來,看看供給和需求關系。今年3月下旬,國內知名研究機構申銀萬國發布的
房地產“供給嚴重過剩城市”中,太原與其他10個城市榜上有名。而據太原市房管局數據,2013年太原市商品住房上市面積291.06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減少50.41%,累計可售面積605.61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減少6.5%。上市面積較同期減少一半,可累計可售面積僅減少6.5%,表明太原市商品住房的巨大
庫存量。而2013年太原市商品住房
成交面積為274.59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僅僅截至去年年底的庫存可達331.02萬平方米,以2013年的成交量計算,一年時間都消化不了。
再看商品住房市場的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今年4月份太原新建商品住宅平
均價格為6878元/平方米。以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計算,總價為619020元,按首套住房30%首付,不包括各種稅費,大約為185706元,相當于一位太原市城鎮居民七八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盡管,官方人士說
太原房價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最低,但究竟貴不貴,你自己心里明白。
庫存壓力大、有效需求乏力,但如果僅僅憑此斷言太原房價走勢,顯然難免失之偏頗。因為,政府
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盡管,一時的
政策難以扭轉市場的長期趨勢,但短期的效應不容小覷。
尤其是結合近來種種跡象,政府出手的可能性頗具想象空間。5月12日,
央行召開住房金融服務
專題座談會,要求商業
銀行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
貸款需求;商業銀行要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理定價,及時審批發放符合條件的個人住
房貸款。業界分析認為,金融調控部門發聲保房貸,信號意味濃烈。
其次,各地政府紛紛出手救市未被叫停,其示范效應顯而易見。4月底,無錫、南寧、天津、杭州等多個城市放松樓市各種限制,包括放松
限購、鼓勵入戶、降低購地保證金等各種方式;5月初,安徽銅陵祭出的“
買房補貼契稅、
公積金貸款首付降至兩成、落戶政策放寬、開發商預售監管資金撥付節點增加”等全面救市措施……業界觀察人士分析,這或許正契合了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方針。
太原樓市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對全國市場的亦步亦趨效應。政府會不會出手,選擇什么節點出手,采取限購松綁還是信貸給力,抑或其他……一切取決于主政者的研判和決斷。而這,無疑是太原房價走勢的最大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