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過半房地產企業業績下滑 地產或遇生死劫
發布時間:2014-06-10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楊曉敏
摘要:初夏6月,“跑路”一詞重被提及。西安、青島、惠州多地媒體報道出現的一些中小房企“跑路”的消息,使本已寒意陣陣的樓市更加雪上加霜。
開發商連續幾個月的銷量下滑,并未因“紅五月”的到來而有所改善,而進入6月,
銷售市場依舊涼意襲人。“上個月我負責的項目一套房子都沒賣出去,這個月情況稍微好了一點。”
北京一家大型房企項目銷售經理感慨道,不降價不行了。
據中原地產
監測,端午小長假,
全國54個
城市合計
住宅簽約7958套,較去年端午假期
成交下滑27%,較今年“五一”假期成交環比下降了15%。
亞豪機構
數據顯示,5月31日至6月2日,北京商品住宅成交254套,成交面積3.03萬平方米,創下了自2008年端午開始放假以來七年間的最低值。
對于上市房企而言,即將壓頂的半年報,恐怕又要讓
投資者失望了。
已披露前4月銷售業績的34家上市房企中,中海、保利、世茂、遠洋等20家房企均出現業績同比下滑現象。
雖然3月份以來,不少房企紛紛打出了降價促銷的旗號,然而市場似乎并不買賬。1~5月,大多數大中城市成交量同比下滑20%~30%,個別城市甚至下滑40%~50%,“去
庫存”壓力有增無減。
房企降價的背后,是其業績的黯然失色。
截至5月26日已披露中期業績預告的22家房企中,有14家房企預告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6家預虧。其實,從一季度起,126家上市房企的凈利潤就出現下滑,同比下滑6.36%,業績下滑房企超過半數。同時,一季度負債和存貨卻在大幅增長,負債同比增長25.07%,存貨同比上升26.17%。
來自于房貸的
政策收緊被普遍認為是“罪魁禍首”,而這種收緊局面并未因為幾周前
央行的“喊話”得到緩解。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
在22家已公布中期業績預告的房企中,嘉凱城、榮豐控股和銀潤投資等6家公司預虧,世榮兆業、廣宇集團、濱江集團等5公司凈利潤降幅則超過五成。其中,嘉凱城虧損金額最大,達1.3億元,而這已是其第五年連續虧損。“今年上半年預虧,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可以結算的項目較少。”嘉凱城董秘辦人士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2014年多數項目將在四季度結算。
“
銀行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很大,再加之很多
購房者還處在觀望狀態,今年市場形勢確實不好。”中指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地產研究員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分析表示。
樓市進入下半場
“2014年是一個真正的樓市拐點年,預期6年內中國
房地產市場銷售量將收縮36%,尤其是三線城市將收縮60%。”中信里昂證券房地產行業研究部主管王艷測道。
“隨著去年房企瘋狂拿地,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還將有大量
住房面市,市場壓力確實會更大。”前述中指院研究員指出,不過,“也不用太悲觀。個人認為,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樂觀一些,包括地方限購政策和信貸政策可能會有所放松。”然而,在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看來,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下半場,“這次
調整周期不是短時間內就會結束的,一定會有部分房企在天亮前倒掉。尤其是拿地王的一些房企尤為危險。有些可能已面臨資金鏈斷裂或債務違約風險。”而長期唱空國內樓市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則表示,“現在房地產泡沫已經開始破了。但這個下跌不是一步到位的,先期下跌20%~30%,之后可能會有反復,到2014年年底會出現
房價下跌50%。”來自于開發商的聲音也透露著謹慎。
“預計2014年房地產市場存在下行風險,但不存在崩盤的可能。和2008年相比,也不是最差。房地產市場周期性波動也很正常。”杭州濱江集團董秘李淵分析稱。
不過,李淵同時表示,市場肯定會出現分化,即便在一個城市不同區域也會出現分化。如果是核心區域,且周邊沒有什么房地產供給,形勢就會好一些,如果有些區域供給比較大,廝殺就會激烈一些。“怕就怕有些城市沒有吸引力,且供給過剩,風險就更大。”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前景,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也認為,長期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會有很好的前景。不過“買了就能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整個行業的增長速率會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