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保障房超額完成任務 結構優化成重點
發布時間:2014-12-02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10月13日,
住建部對外公布,截至2014年9月底,
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
工程已開工720萬套,基本建成47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103%和98%,完成
投資10700億元。2014年的任務量超額完成已無懸念。
雖然尚未到
住房和城鄉
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公布第四季度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情況的時間節點。11月以來,河北省、
北京市、安徽省、江蘇省等多地公布已經提前完成2014年的任務量。
截至2014年9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720萬套,基本建成47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103%和98%,完成投資10700億元。2014年的任務量超額完成已無懸念。
對于2015年的
保障房建設任務,住建部要求三個不低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任務總量不低于2014年,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量不低于2014年,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量不低于棚戶區改造
規劃確定的2015年計劃規模。未來將有更多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受益。
然而,建設只是保障房工程的第一個環節。保障房的大難題還在后面,分配、監管和運行面臨諸多問題。
資金瓶頸仍是最大問題
在目前經濟下行、地方債務激增、政府平臺
融資能力下降的壓力下,保障房也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
根據相關
政策,可用于保障房建設的財政資金包括地方
土地出讓金凈收益的10%、地方政府債券收入、試點地區取得的
房產稅收入、部分國有資本收益和
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等。
當前
房地產市場低迷已然波及上游
土地市場。
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
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7109億元,同比減少20%。土地出讓收入的銳減直接影響了保障房建設資金的應用。此外,在地方財政吃緊的形勢下,新發債券所融通資金大多用于償還舊債。
資金不足仍然是束縛保障房市場正常開發的重要瓶頸,也讓“收購
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可操作性面臨考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資金除了財政補貼,各種渠道的資金籌集也在積極嘗試。
在市場人士分析看來,除了綜合收益,保障房私募債對
銀行來說顯然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保障房私募債比純粹的保障
房貸款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可。”據權威人士透露,國家開發銀行現階段討論傾向是根據不同省市情況,以省級為單位,適當放寬申貸項目條件,從而降低申貸項目門檻,擴大支持項目范圍。此外,在
貸款期限上,也會根據城市經濟基礎以及信用度進行評估,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將貸款期限從10年延長至12年至15年。
“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的支持是必然選擇。當前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其中商業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對經濟也造成了較大壓力。但新的增長動力例如中高端制造產業化新增能力還需一定過程,用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投資可在一定程度托住房地產增長。”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表示。
保障房需優化結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保障房是一項民生工程,國家層面抓的工作主要是開工、完工和分配問題。保障房分配只要保證公平的原則,可以適當
調整標準。”而重要的是保障房的結構優化問題。
“保障性住房的準入條件即進入的門檻、覆蓋的范圍應該是
動態的,可調整的。低收入和住房困難的概念也是相對的,根據政府的財力、整個地區居民住房狀況的摸底進行調整,定期公布。”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綜合研究處處長趙路興建議。
“回購商品房用于保障房”政策醞釀出臺
一邊是36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任務,一邊是
庫存數額巨大的商品房供應量,如何在消化舊泡沫的同時不再催生新泡沫。中國房地產報記者11月26日從住建部權威人士處獲悉,住建部正在研究打通保障房與商品房之間的通道,醞釀出臺“回購或回租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指導意見。
“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間是可以打通的。保障房通過回購
二手房或
新房來解決,尤其在庫存量過剩的當下,是可行之舉。”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但“實際操作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需要醞釀一段時間。”顧云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