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重筑,善謀者成!2014年都發生了神馬?
發布時間:2014-12-15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晴天
如果要用幾個詞來概括2014年的
樓市,小編認為跨界、創新、大
數據、互聯網思維......等等“非房”屬性的詞語,恰恰是這一年
房地產市場的標簽。因為,歷史上再沒有哪一個時點,像2014年這樣,讓樓市涌動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革新意愿。
“教父”王石開始擔心,下一個倒下的可能是萬科。于是萬科取經互聯網、締造合伙人制度,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變革之路;國資背景的綠地不再滿足原有的方式,于是成功借殼,用混合所有制造就一場財富盛宴。
王健林和馬云在線上線下之爭的賭約之后,一反之前的態度,牽手騰訊和百度大手筆玩起了電商,并將之視為日后核心板塊之一。
恒大瘋狂地玩起了跨界模式,從礦泉水到農牧業,引起了劇烈的多空之辯……這樣的例子,在2014年還有很多。
樓市經過十多年野蠻生長之后,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尤其在2014年,到了一個明顯的分界點。
這一年,樓市進入深度
調整,多數二三四線
城市庫存過剩,
一線城市陷入觀望,于是,
限購幾乎土崩瓦解,信貸
政策放松,弱市中一大批中小
房企倒下,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洗牌與調整。
如果說這之前,樓市是單線思維,
住宅幾乎是唯一的掘金利器;那么,樓市的下半場,就是多元思維、放射性思維,甚至需要爆炸性思維。僅僅做好本職的住宅是不夠的,僅僅有速度和規模也是不夠的。“枝葉”越伸越遠的地產企業們,僅憑借住宅開發的思維慣性已經顯得捉襟見肘。
當行業巨頭交叉競爭,身處傳統行業的
開發商們,還擔心攪局者突如其來的出現,無論是開玩笑說“小米也做房地產”,還是真槍實彈殺入的險資,如安邦和生命人壽。“野蠻人”憑借天量的資金和實力,甚至可能以新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重寫游戲規則。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身處轉型節點,唯有尋求突破與創新,才能保持發展的動力。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種創新更多的是顛覆性的變革。
眼光長遠的領頭房企們開始深度思考:如何從單一的住宅開發商,成為一個優秀的城市平配套服務商,成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萬科致力于構建“生態圈”,萬達也渴望做商業伙伴的平臺,而金融成為黏合劑,大數據和云服務等互聯網手段共同交融,成就一個個新的平臺。
多元化發展,無可避免卻又風險重重。面對隱隱而來的“天花板”,不管跨界跨行業甚至跨國并購,在群雄逐鹿的時代,無論是“斑馬”(郁亮的“斑馬論”)還是“熊貓”,能成功覓食者即為強手。
中國樓市這座高速發展的列車,仍舊搭乘著城鎮化的快軌高速向前駛去。只不過,面對樓市巨變,面對岔路口,所有裹挾其中的因素與分子都要迎來變革,而唯有善謀者,才能謀定而后動,并判斷如何轉型,才會在波瀾起伏的樓市大潮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