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啊 綠地東北全線停工就因為這四大禍根
發布時間:2015-05-27 來源:贏商論壇 編輯:李白
摘要:日前,綠地東北在建項目全線停工的消息甚囂塵上,東北多地項目
銷售慘淡、周轉難以為繼,進而資金鏈斷裂的新聞成為焦點,東北局地的爆發,是否反映著綠地整體項目運作上存在漏洞與短板。綠地,巨輪觸礁為哪般?
東北全線停工
東北全線停工
5月20日,位于沈陽市于洪區赤山路附近的綠地國際花都被爆停工,并據調查顯示,項目還存在拆遷未清,且未取得合法銷售手續即開始對外銷售等諸多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不止國際花都項目,目前整個東北三省綠地在建項目已經全部停工,“沈陽的項目全部停了,東北所有的項目也都停了,2014年還稀稀拉拉地干著,今年就沒有動過工。”停工源于綠地旗下項目銷售狀況不理想,周轉難以為繼,導致資金斷流,進而累及整個綠地東北事業部和遼寧事業部所有項目停工。
沈陽國際花都停工僅是冰山一角,綠地在沈陽的大溪地和海域香廷項目也處于停工狀態;撫順綠地劍橋項目同樣處于停工狀態,并延期
交房,業主們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維權至今;大連綠地中心原定2010年底開始銷售,至今未交付。吉林長春綠地中央墅項目同樣在未取得預售證情況下開始銷售,目前也已經停工,至今未交房;哈爾濱綠地國際和香堤九里兩個項目同樣處于停工狀態,已經售出的
住宅仍未交付。
東三省多項目停工
四大問題成禍根
作為布局
全國的
地產巨頭,綠地東北全面停工引人深思。縱觀綠地以往項目運作手法,各種深層隱患早已埋下。
“這樣一塊地,怎么開發?值嗎?”仿佛是近年來綠地拿地后的標準反應。綠地拿
地價格高,位置偏的問題是其很多項目運作上的“先天不足”,而這將直接項目定價高,競爭力不足的
市場壓力。
本次東北全線停工事件中國際花都、海域香庭等未取得銷售資格而對外銷售,在沈陽市相關部門在年度審計中發現,違規項目認購獲得的資金多數被用于大溪地和國賓府項目。而大溪地和國賓府項目均位于遠離
市區的沈北新區棋盤山地區,位置偏遠缺乏競爭力直接導致了銷售慘淡,資金鏈告急,引發連鎖反應。
2014年4月,綠地28億拿下溁灣鎮,地塊限高45米,2014年長沙雙料地王,拍地前沒有任何一家
房企敢出手,
土地僅樓面價就高達6837元/㎡。而該區域
房價至今仍在6000元/平方米上下。
2014年9月4日,綠地集團以總價13億元,奪得上海松江區佘山板塊一宗別墅地塊,13億元的總價刷新了上海松江區近兩年來的總價地王紀錄。
2013年10月18日,由綠地集團
投資開發的海口綠地空港產業城、五源河旅游文體中心項目正式啟動。其中,空港產業城項目位于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總
規劃面積約1 .35萬畝。五源河旅游文體中心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000余畝。項目規劃
建設用地面積約4310畝,規劃總面積為440萬平方米。再加上綠地在海口的“騎樓老街”歷史旅游文化區,按照規劃,綠地集團將在此投入500億進行發展。對此,業內人士評論,如此大手筆,簡直是為需求旺盛的地方政府做政績。“它做了政府想做、但沒能力做的事情。”
綠地每到一個地區,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在當地豎起一棟當地最高樓。這些全國無處不在的“綠地中心”,綠地的超高層全部以“綠地中心”命名,從2005年開工第一座超高層項目——南京 綠地中心以來,已建成超高層項目24幢,這幾乎是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
各地的“綠地中心”、“綠地中央廣場”幾乎成了當地超高層寫字樓的標志,大多數地方政府鼓勵超高層項目的建設,而這也是綠地重要的產品形態。如今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大環境下,加之大體量的新增供應集中入市,當這些超高層項目落成后,中短期內,多個
城市的寫字樓市場均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由于超高層項目自身高度高、體量大,其復雜的落成使用與多元化業態,以及優質租戶的高要求,往往會對寫字樓產品的租售與運營環節帶來巨大挑戰。
3、為沖銷售額以房抵款,引發退房、低價賣房潮。
據知情人士透露,用房子抵
工程款在綠地已是常態。“很多項目用房子抵工程款和供應商錢,害得這些人現在在兜售這些房子。”
綠地的某位供應商在網上發帖稱,他們手頭總共100來套房子,來源都是給綠地的供材料的供應商,想做他們生意,只有抵房,現在這些供應商自己在低價轉這些房子。
供應商自己在低價轉綠地房子
4、失去了客戶信任,造成退房潮,進而造成追款潮。
關于綠地項目維權的新聞從未停息,東北項目交房延期、工程質量問題頻發,導致業主信任危機,形成大范圍的退房潮、追款潮。
警察在售樓部維持秩序
購房者在手羅布懸掛橫幅
綠地項目業主維權
盲目擴張 危機四伏
以上問題,不僅限于東北區域,而是在綠地項目運作中普遍存在。在
北京、上海、成都、長沙等城市關于綠地的負面消息不絕于耳,而本次東北全線停工可謂是對綠地品牌的重創。在其快速擴張版圖,與萬科爭奪行業老大的過程中,過快增長所帶來的各種危機也在慢慢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