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央行最新數據顯示,10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10.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3%。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513億元,同比多增1377億元。多地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持續攀升的居民按揭貸款增量也隨之下降。
11月11日,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513億元,其中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891億元,均環比下跌。而隨著人民幣貸款新增中樞的下移,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也環比下降,為8963億元。對此,分析人士表示,樓市調控政策效果逐漸顯現,疊加季節性回落的因素,隨后一段時間,居民中長期貸款的回落或許會更為明顯。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331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4891億元,占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達7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684億元。而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2萬億元,9月住戶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5741億元。
個人按揭貸款或繼續回落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指出,通常10月由于國慶長假因素的存在,信貸時點性回落的季節性特征較為顯著。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隨著時間跨入四季度,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步伐正逐漸放緩,但10月地方政府4752.17億元的地方債發行,匹配上季節性特征,兩者對于10月企業貸款的共同影響較為顯著。
此外,伴隨國慶后國內多個地方針對樓市發布了更為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新規后在房價和銷量上已經起到比較明顯的抑制作用,然而考慮到政策時滯性,10月居民中長期貸款仍受前月的樓市銷售情況影響較大,因此雖較前月有所下降,但幅度并不大。隨后一段時間,居民中長期貸款的回落或許會更為明顯。
宏信研究也表示,房地產貸款受十一后購房新政影響,需求有所回落,而監管加強使銀行供給端收縮,10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出現回落。另外,10月企業信貸由于季末沖量后導致季節性減少。
銀行仍重視個人按揭貸款
今年以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量高歌猛進。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16.8萬億元,同比增長34.9%,增速創下6年來新高。今年前9月個人住房貸款新增3.6萬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
但是,國慶節以來,國內近20個城市陸續出爐調控政策,并提高了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同時,監管部門多次召開商業銀行住房信貸會議,要求各商業銀行理性對待樓市,強化住房信貸管理,控制好相關貸款風險。
多家銀行相關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于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并未變化,但較之前強調了貸款人信息等真實性審核,同時在發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量上,要求做到月度增量環比下降。也就是說,11月較10月的住房貸款增量要低于10月較9月增加的量,以此類推。“這意味著接下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將繼續回落。”有銀行人士表示。
不過,據多家銀行消息,銀行仍將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視作零售戰略的重點之一。此外,銀行還會發力消費信貸、聚焦優質國企、優質民企、優秀的上市公司及成長性較好的中小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的機會。
M2能否回升面臨考驗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廣義貨幣M2與狹義貨幣M1增速差出現進一步收窄。數據顯示,10月M1增速為23.9%,而M2增速持續緩慢提升11.6%,此前的增速差背離已連續多月小幅收窄。
華泰宏觀研究認為,房地產市場的暫時降溫將會從居民端和企業端兩個方面影響貨幣的信用派生能力,M2的增速也會受到一定沖擊。預計四季度的M2增速將走平,而M1、M2剪刀差會有所回落。
而對于M1在高基數效應作用下仍能維持23%以上的增速,陳冀認為,這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當前市場的流動性偏好較前期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變差的可能。M2方面,未來可能將面臨美國四季度加息、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因素,對我國外匯占款造成沖擊,是否能維持緩慢提升的趨勢,還存在考驗。
陳冀認為,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保持適度流動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松緊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維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和緩解人民幣貶值預期形成的沖擊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