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2018年伊始,房企銷售熱度不減,銷售額再創新高。規模之爭仍是今年的主旋律,尤其是碧桂園、萬科、恒大三家5000億級別的房企,依舊保持良好的張力。此外,房企各梯隊的門檻值也再次提升,其中,房企前10的業績門檻值達150億元左右。業內預計,今年樓市相對比較平穩,但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加快,中小型房企或面臨較大壓力。
房企前10門檻達150億
截至2月6日,多家房企公布了企業1月銷售業績,從整體看,企業銷售額再創新高,均刷新了同期歷史紀錄。
克而瑞榜單顯示,TOP100房企銷售金額和面積的總體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7.8%和43.9%。1月,與去年月均相比分別增長9.5%和12.1%。此外,房企各梯隊的門檻值也再次提升,其中,房企前10的業績門檻值達150億元左右,前20的業績門檻值達到87.4億元。
從銷售金額看,有17家房企銷售金額超百億,其中不乏去年銷售排在20名之后的企業,如金茂1月份取得物業簽約及成交銷售金額共計166.52億元,估算同比增長近744%。中梁地產1月份取得115億元的銷售金額,實現同比194%的大幅增長。對此,業內指出,首月開門紅固然重要,但企業業績的持續性更重要。
不過,在經歷2017年末的業績沖刺后,部分房企新年首月的表現有些后勁不足,比如綠城、綠地、遠洋、金地等房企,今年1月的業績較2017年全年均值有所下降。
綠城1月銷售金額僅為87.4億元,與去年均值相比下降28%,從其2017年新增土地儲備總量上,可以窺其端倪。綠城2017年新增土地貨值僅1147.8億元,在克而瑞新增貨值榜中僅排在第28位。在業內看來,綠城若要保證穩定的業績增長,充足的貨源是業績保障的基礎。
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指出,1月房企的業績充分說明,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快是大勢所趨。這對中型企業,尤其是低于300億規模的企業而言,壓力較大。
推盤、轉簽使1月業績凸高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在春節前積極加大推盤量,尤其是碧桂園、萬科、恒大三個5000億級別的房企,1月份就開啟了榜首之爭。
據克而瑞榜單顯示,碧桂園、萬科地產和中國恒大位居前三,均超過600億元,分別為691.6億元、679.8億元和643.6億元。前三門檻也從去年同期350億-500億區間躍升至600億規模以上。
碧桂園繼續領跑房企,公告顯示,1月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額約691.6億元,同比增長42.3%。1月銷售額遠超過去年平均月銷售金額。據悉,預計今年碧桂園將向五六線城市下沉,鄉鎮、縣城也會有碧桂園的項目。
萬科緊隨其后,得益于去年以來在土地市場積極增加貨值儲備,今年1月推盤較多。公告顯示,萬科1月份實現合同銷售金額679.8億元。
排名第三的恒大,1月份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643.6億元。記者注意到,今年恒大提出銷售目標5500億元,與往年目標增速相比,這一目標相對保守。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指出,2017年末,部分房企由于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業績目標,在12月會采用延遲認購的做法。這部分延遲認購的銷售業績會導致1月業績凸高,比如,碧桂園和恒大。預計這部分房企的業績從2月份開始會逐步趨于平穩。
業界稱今年樓市不會大起大落
調控政策和長效機制在逐漸改變著整個行業。對于今年樓市的看法,融僑集團首席品牌營銷官張巖認為,此前土地賣得較多,今年到了集中上市的時間,預計新房成交量不會減少,但價格方面,經過多輪調控,會保持平穩狀況。
新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認為,今年樓市不會大起大落,房價也不會大漲大跌,整體市場相對平穩。調控政策依然不會退出,限價令依然較嚴,但可能會有適度調整。
“從市場數據面看,新增住宅建設用地供應、新開工面積、投資增速、房企到位資金、按揭貸款增速以及定金預收款的增速,都為趨勢性下降,這意味著今年市場不會比去年更好。此外,加上租賃住宅的大面積推廣,影響可售住宅的銷售,因此,今年市場一定會比去年更少, 預計銷售面積會下降10%以內!睔W陽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