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4月28日,廣州迎來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土地轉讓競拍,位于增城的4宗住宅用地和海珠琶洲、天河金融城、黃埔開發區的3宗商務、商業設施用地被成功出讓。其中,增城的住宅地塊由于地理位置優越,且周圍已建設了多個居住樓盤,因此也受到多家企業的競相追逐,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不過,與前幾年高價地塊頻出相比,此次土地出讓的最終價格并不高,幾宗地塊拍賣的總收入為130.7億元,成交樓面價最貴的地塊是琶洲商務區的商業用地,為1.8萬元/平方米,拿地企業為騰訊,而成交樓面價最貴的宅地也僅是剛剛超過1.5萬元/平方米。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地價逐步恢復理性是一件好事,在今年樓市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下,周轉對于房企尤為重要,高周轉策略或許成為地價不再上升的重要因素。
宅地競爭較為激烈
此次出讓的4宗住宅地塊全部位于增城,兩宗位于荔城街三聯村,另外兩宗分別位于朱村街鳳崗村和增江街獅尾路。住宅地塊競拍吸引了9家競買人,包括保利、招商、華潤、金地、中海、碧桂園等,其中有3家為聯合體。不過,幾宗地塊的競爭程度略有不同。
其中,位于荔城街三聯村的A18062、A18082兩宗宅地分別經歷了4輪和5輪出價就宣告成交,其中A18062地塊以49.95億元被保利拿下,折合樓面價12489元/平方米。A18082地塊被華潤收入囊中,總價32.18億元,折合樓面價12570元/平方米。
其余兩宗住宅用地的競價時間則相對較長,耗時都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其中位于增江街獅尾路的A17060地塊歷經31輪叫價,最終鎖定在13.36億元,拿地企業為碧桂園,成交樓面價為13344元/平方米。朱村街鳳崗村的A17025地塊在競價中直接“觸頂”,進入競配建環節,不過配建只競了兩輪便宣告成交,最終拿地的是保利+招商聯合體,成交總價14.91億元,外加配建面積900平方米,折合樓面價15134元/平方米。
這幾宗住宅地塊的地段優勢相對明顯,其中荔城街三聯村的兩宗地塊相鄰,距離在建的地鐵21號線鐘崗、象嶺兩站較近,而朱村街鳳崗村地塊交通更加便利,地鐵21號線朱村地鐵站就在旁邊,且該地塊周圍已經有中航城、融創御苑、恒展江山時代等多個樓盤項目,未來人口聚集度也會相對較高。而增江街獅尾路地塊雖然距離21號線超過3公里,但其所在的荔城板塊綜合配套已非常完善,周邊生活氛圍濃厚。
當天公開出讓的還有位于海珠琶洲、天河金融城、黃埔廣州開發區的3宗商務、商業設施用地,與增城的4宗純宅地相比,這3宗地塊都只經過一輪叫價便已成交,其中海珠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地塊被騰訊拿下,總價2.01億元;天河金融城地塊被太平人壽摘得,總價16.43億元;廣州開發區地塊競得企業為吉歐電子,總價1.91億元。從樓面價來看,騰訊拿下的琶洲地塊最貴,約合1.8萬元/平方米。
增城土地供應規模加大
克而瑞數據顯示,目前增城區域內樓市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2016年和2017年的供應量均少于成交量,今年截止到4月15日的供求關系亦是如此。從一手住宅庫存消化周期來看,根據克而瑞的數據,去年增城庫存住宅曾一度只夠賣3個月,此后去化周期逐步加長,今年以來,庫存消化周期維持在4至5個月左右,庫存套數徘徊在8000至9000套上下。
“從2016年8月開始,增城一手住宅去化周期已經連續20個月處于6個月以下的供不應求期間,供應缺口亟需得到補充”,肖文曉認為,這是近來增城供地持續增加的關鍵原因。克而瑞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增城成交26宗地塊,總建筑面積為536.5萬平方米,成交總價為531億元,區域內的石灘、荔城、朱村、派潭、新塘等地均有多宗純宅地或商住地塊進行出讓。
從今年公布的土地供應計劃來看,增城共有12宗宅地出讓,肖文曉認為這意味著今年增城市場依然會處于較為火熱的狀態。
“近年來廣州東進步伐加快,加上增城本身價格洼地以及政策寬松的優勢,增城已經超越番禺,與黃埔一起成為市區剛需外溢的第一站”,肖文曉認為,從價格上看,如今各中心城區3萬至4萬/平方米的一手樓盤接近斷貨,增城的一些與城區聯系緊密、自身發展較快的區域,或將成為這一價格斷層的有力競爭區域。
房企尋求高周轉策略
盡管此次住宅用地出讓競價過程仍然相對激烈,但與先前相比,房企對于拿地顯然“淡定”了許多。在增城,此前土地出讓成交樓面價最高位發生在去年3月底,當時碧桂園拿下了永寧街崗豐村、長崗村的A17006地塊,總價43.12億元,扣除配建面積后,折合樓面價為23963元/平方米。即使不扣除競配建面積,此前也曾一度出現折合樓面價逼近或達到15000元/平方米的情況。
“與此前已經突破2萬元/平方米相比,此次出讓地價與如今增城2到3萬的主流樓價更匹配”,易居企業集團克而瑞廣州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表示,雖然如此,但房企突如其來的冷靜和默契也讓人費勁思量。
不過肖文曉認為,從部分地塊的歷史來看,此次出讓結果或許事出有因。“以1.2萬元/平方米左右成交的兩宗地塊,前身均為舊廠,不排除前期土地整理已經有企業介入”,肖文曉猜測,如果是這種情況,業主和關聯方可能有地價返還的優勢,其他企業小作嘗試而不得后及早鳴金收兵。
如果排除場外因素,肖文曉認為,阻止今天房企繼續在增城高價拿地的原因,可能和房企的高周轉策略有關。
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房地產開發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從去年至今,房地產融資渠道被大幅收緊,部分房企面臨著資金壓力。盡管4月中旬央行宣布降準,所釋放的資金對房企有所利好,但房地產從嚴調控的局面并沒有改變,各地銀行房貸利率也在上漲,對于房企而言,資金面依舊偏緊。在這種情況下,強調在拿地、開發、銷售上加快速度,壓縮周期,從而減輕資金壓力的高周轉策略,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房企采用。
“高地價意味著高溢價,意味著無法做走量的剛需產品,再加上部分樓盤‘雙合同’現象進一步提高了剛需入市門檻,這對于房企實現資金快速周轉顯然是不利的”,肖文曉表示,在今年樓市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下,周轉對于房企尤為重要。